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为了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化学课堂  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  培养   

  How does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 raise students thought ability

  Wei Xin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arries out the three dimensional goal the teaching,implements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well,this article embarks on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carefully designs the teaching,trains students thought,achieved raises students thought ability goal.

  【Keywords】  Chemistry classroom   Thought training   Thought ability   Raise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教师如何把一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它涉及到教师、知识和技能、学生三个环节,为把握好这三个环节,完成三维目标的教学,更好地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更新教学模式  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完全是一张白纸,只要上课教师讲得多,课后学生练得多,整个教学就算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填鸭式”或“满堂灌”。显然,这种观点认为,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信息无关,新的知识可以象复印机一样复印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理念认为:应该先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归纳、整理、重组等,然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使原认知结构得到更新,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为落实了新课标,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观念,并且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应具有实效性和高效性  

课堂要有实效性和高效性,学生的思维才得到良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课堂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上课一开始,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本节课的最关键的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本,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求证的状态。如:在上氮族元素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雷雨天后庄稼为什么长得茂盛?豆科植物为什么不施肥或少施肥,果实中照样含丰富的蛋白质?氮气和氧气在加热、高温和点燃时都不发生化学反应,那在什么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呢?……于是学生就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2.2  教师少讲述,多提问,特别是层次较高的提问,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一种有效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提问要有梯度,同一低层次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枯燥,而同一高层次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放弃的情绪。梯度提问正好解决了以上这两个问题,能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步步展开,它具有锁链性、延伸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3  在化学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动脑思考实验,动手操作实验,为了达到实践操作的目的,尽可能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不能改为分组实验的,就让学生上讲台为大家演示,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的训练:固体药品的称取,液体药品的量取,酒精灯的使用,搅拌,过滤,蒸发,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等。争取一段时间内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以便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2.4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JP+1〗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课后收集学生的意见让课堂教学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价,再结合教师的反思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教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紧扣知识目标,而且要紧紧围绕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问题的设置和习题的布置方面照顾优生,让其充分展示所长,而“学困生”的学习意志品质较差,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思考,如果在课堂上对“学困生”多提问,多启发,多鼓励,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思维,不至于掉队。  

2.5  精选例题和习题,例题和习题是检验学生掌握双基和训练思维的重要手段,在例题和习题的处理上要让学生通读全题,把握题目的精髓,提炼出知识点和考点,整理好思路,选择恰当的解题的方法,书写时力求简洁,规范。解题结束,还应该做到以下几步:一是寻找解本题的其他方法和途径,二是将题目发散一下,新题目能否迎刃而解;……这样思维才不断得到升华。

3.从本地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

  为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积极思维,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或作知识辅助;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去开拓未知;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或搬开学生的思维障碍,点拨解惑,接通学生思维流程等等;给他们一个个“支点”,让他们用“杠杆”把“地球翻过来”。这不仅是为学生创设了知识的平台,也给教师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通过这些“支点”和“平台”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有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获得新内容。这些“支点”和“平台”就是教学方法。下面介绍几个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3.1  探究教学法。学习,要靠自己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在于刺激学生自觉学习,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巧妙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阐述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到底是二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设计实验探究出结果;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以后,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粒子是水分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让学生从众多的试剂中选择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后选出水、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探究成功。这样教师通过适时点拨、解惑,让学习进入最佳境界,学生则能学得好,学得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2  启发式教学法: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还没有一定的认识和需求的时候,教师就不能强迫注入,而应该启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出发,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例如:当检验完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后,让学生学会检验硝酸根离子的性质,将铜与浓硫酸和硝酸钾混合会产生红棕色气体,学生理解感到很困难。因为学生只知道铜与硝酸的反应,这时如果教师能从反应的实质加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将被大大激发,被阻碍的思维就能得以冲破。所以,启发式教学法,不是由教师双手给学生奉送真理,必须切实通过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感奋起来,活跃起来,主动地探求知识,思维才得以升华。

3.3  类比教学法:类比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它能够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例如: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铜、碳分别与浓硫酸的反应之后,教师马上提出这样要求:请分小组讨论设计铁、锌、硫、磷能否和浓硫酸在共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实验。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例如: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一题多解的启发性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求异存同的思维训练、归纳型思维训练、探索性思维训练、综合性思维训练等等。提供多种的教学训练类型,对学生思维的引发,对学生思维的良好品质的形成、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的建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化学教学的课堂艺术    下一篇:自主探究性学习,让课堂精彩起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