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幼师声乐课中实施形成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文章摘要:我国基础教育的声乐课程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指导原则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声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声乐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与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优异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的学生却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这样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再学习,再发展制造了障碍。而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形成性评价正是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个体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以人为本”形成性考核多样性方程式是指Phillippe Perrenoud的“对象多样性+以人为本=形成性考核多样性”方程式。新模式在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学习能力。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可帮助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它各种状态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渐明确差距,克服惰性,促使其整体素质获得提高,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走向成功。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的声乐课程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指导原则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声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声乐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与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优异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的学生却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这样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再学习,再发展制造了障碍。而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形成性评价正是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个体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以人为本”形成性考核多样性方程式是指Phillippe Perrenoud的“对象多样性+以人为本=形成性考核多样性”方程式。新模式在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学习能力。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形成性考核构成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客观、公正、科学的形成性评价,本人在幼师声乐课中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尝试。通过声乐课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可帮助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它各种状态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渐明确差距,克服惰性,促使其整体素质获得提高,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可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有意识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由于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学习、适应、生存、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心理上常出现种种烦恼、困惑和迷惘,行为上常表现出不健康的个性特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诊断和鉴别某些心理疾病,

并在家长、社区配合下,使其不断转化,扬长避短,求得更大进步;帮助学生适应现实环境,维护健康心理。近几年,学校同社会一样竞争激烈,学生对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课题。学生难免会受到种种挫折和困惑,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使他们能够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学习以及人生,从而和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每个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书育育人并重;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主动学习。
  教师从观念上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过去的考优劣的做法不利于中差生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常常无意识的受到挫伤。因此,除了期中、期末成绩外,从综合能力的角度进行课堂行为评价、学习档案袋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与小组评价占有很大部分,学生小组评价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小集体讨论。无论教师、学生自我、小组以及家长评价,都分为问题与努力方向两个部分。教师评价是以“欣赏教育”、“激励教育”为一体,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分阶段,按计划给出具体的努力方向。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学生认为老师不再是向家长告状,优点、缺点一目了然,同学们觉得那就是“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日渐提高,基本能达到创设意图。

二、         研究的内容

(一)现状调查与研究

当前声乐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对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开展新课程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改革,为推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新课程提出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如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课程的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各个方面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展开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因此,课程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
·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地发现问题,终结性评价在学习完成后进行。
·形成性评价定期进行,终结性评价在一段较长时间后测查最终结果。
·形成性评价能发现个人的学习目标,终结性评价通常包括长期的学习目标。
·形成性评价能反映学生个人的进步,终结性评价可用于不同学生成绩间的比较。
·形成性评价测查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终结性评价测查的是几个单元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含义、作用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自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概念以来,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伦敦皇家学院(London King’s College)

教育评价教授威廉姆(Dylan William)和布莱克(Paul Black)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⑴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效果,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⑵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可为学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所在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

⑶形成性评价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以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自其产生至目前,形成性评价与质性评价、定性评价的运用相结合,其运用类型逐渐丰富并发展为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几种。

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真实性评价任务都是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得重要经历。例如,在真实性评价中,一名学生为了解释发动机的零件,可能需要重新组装一个发动机,相反,传统的评价方法强调的是对发动机零件的记忆。真实性评价暗含的含义是: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心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地具体事实说明。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关注“我们怎么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应该知道评价的标准,明确的标准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关键信息,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确立一个奋斗的目标。
表现性评价常常与真实性评价一起运用,并且与真实性评价一样有着以下的评价任务特征和评价要求。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任务特征是:情景化、整体化、元认知化(需要学生思考他们的思考过程)、与所教的课程内容相关、灵活性(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示知识和技能)。真实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要求是:多种形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具体的标准、常规的学习结果和自我反思和个人内心反省。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 assessment)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1990年前后,英国对发展性教学评价开展了广泛的实验与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它由形成性教学评价发展而来,但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思想。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工作的改进,而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夸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重视施教过程中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五)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及运用

本学期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声乐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及修改,从而以新的评价方式推动新教材的改革,评价的方法主要围绕1、2、3来展开。即一是激励学生学声乐的兴趣;二是保护学生学声乐的自尊心及树立他们学声乐的自信心;三是三种形式即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与社区评价、教师评价。

⑴激励学生学声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声乐的时候,充满了好奇及新鲜,如果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来激发学生学声乐的兴趣的话,他们的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从而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励学生的兴趣是多么得重要,  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在选择歌曲时,尽量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歌词利于发音的优秀曲目;在引导学生建立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时,大都采用教师范唱,这样的形式学生更喜欢,更愿意接受。当然教师也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才会喜欢你的课,当然才会喜欢声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励学生学声乐的兴趣可忽视了评价的作用。其实教学活动中各式各样的方式对激励学生学声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在执教幼师教材摇篮曲时,学生对这首歌曲都很感兴趣,如果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唱出这一个小节或划对一个小节的拍子,教师的一个“好!”、“很好!”、“非常棒!”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他也会因老师频繁变幻的表扬语言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兴趣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型音乐会、卡啦ok演唱会等,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演能力。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相互激励,同学的一句:“你今天真棒”、老师的一句:“你又进步了”都会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他们会慢慢地在实践中找到成功的快乐,也会逐渐培养、加深对声乐的喜爱。

976班学生吴晓霞原本对声乐的兴趣不大,就是因为我的范唱和鼓励、表扬,使她喜欢上了声乐,甚至狂热的爱上了声乐,经常参加社区、街道、电视台和市里的演出,成为全班最努力的学生,不但声乐水平突飞猛进,原本倒数几名的文化成绩也逐渐提高,毕业时她的声乐成绩已是年级第一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还成为校园十佳歌手、学生会的干部。兴趣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树立学好声乐的信心。

新课标在对基础教育阶段声乐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声乐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声乐的学习,特别是对于职高学生的声乐学习,信心和自尊心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教师因为学生不会唱一句歌词,不会表演而批评、指责他,表面上他会悻悻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但实质上我们已经扼杀了一个孩子的自尊,一个孩子学好声乐的信心。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小对音乐接触的较少,而且学习成绩也不大好,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对声乐就更自卑。只有消除这种自卑心理,找到自信,他们才敢唱,才愿意唱。

有一个教育家曾说过,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学习的潜伏期。也许此时此刻他不会唱出你教的这首歌或是一个乐句,但是他却听见了记住了,他是在积累,往往潜伏期一过,他会自然而然地唱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歌声,这就是学生。课堂上他们也许不善于表达自己,唱出的歌声也许声不达意,但如果教师注重了此时对学生的评价,静静地等待,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盼的微笑,则会激励孩子们去说,即使他唱错了,你也以同样地等待,同样的眼神,同样的微笑去激励他,我想教师的这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心态以及无声的评价不仅激励了他们学声乐的兴趣,更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以及树立了学好声乐的信心。所以我常对学生说:“不要怕,也不要怕唱错,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了错误可以改正,不敢唱永远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了改正的机会,不断的发现不足,不断的改进,就会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的进步,达到更高的境界。老师也是这样学习的,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完善自己。”事实证明这些话在实际教学中真的很有用,它使很多羞于开口的学生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找到了信心。老师的鼓励、肯定,远比批评要有效的多。我们应该息心的引导,耐心等待学生的积累,有一天他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例如:00幼一班学生高佳敏就非常典型,她的文化成绩是班里的倒数一、二名,非常自卑。在声乐课里轮到她唱的时候就是不敢唱、不肯唱,总是说:“我不行。”可我对她说:“你行,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唱的不好没关系,我们本来就是来学习的,多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课后我也多次找她谈话,鼓励她,帮助她树立奋斗目标,在课堂上也抓住时机表扬她。逐渐的她开朗起来,声乐也进步了,文化成绩也好了,最重要的是她有了自信,她尝到了学习的快乐,现在她已是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大二的学生了。象她这样的情况在我的学生中还有很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声乐的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⑶三种形式: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与社区评价、教师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三种评价方式,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①学生自评侧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自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学习方向。

在自评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在学习情感与策略方面,包括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无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模仿;上课是否大胆唱,声音响亮;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则包括是否能大声、有节奏、流利地唱出所学的歌曲,音准、节奏基本正确;是否完整的演唱所学的声乐歌曲,曲调准确、流畅,声乐技巧是否正确掌握,有一定的表现力。

②学生互评主要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在互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学习情感与策略方面,包括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在声乐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否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方面,则是能否快速看谱、读谱,节奏基本正确以及能否积极地参与表演。可定期举行小型音乐会、小组和班级技能比赛、观摩高年级或校外的演出,让学生学会客观真实评价别人。                                                                                                               

③教师评价则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在情感与策略方面,教师则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不懂就问,虚心好学;能否认真听讲,具有模仿能力;是否勇于大声唱歌,并且音准、节奏基本正确;能否认真地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则注重考察学生能否听懂教师的课堂教学常用指令,能否掌握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应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个体的发展情况,客观的进行评价。

       

④我采取了非测试评价与测试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兴趣、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声乐发展状态进行全面评价。我指导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的内容包括:
  1) 学生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声乐歌曲。
  2) 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观察后的评价。
  3) 自己和同学对其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意见。
  4) 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评价表(由学习小组填写)。
  5) 课外作业评价表(由家长填写、教师签字)。
  6) 个人形成性测试成绩表(学生自己填写、组长签字)。
  7) 声乐学习综合评价表(学期结束时填写)。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运用构件主义理论,让音乐教学在动态中生成的策略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