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陶艺教学的探索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陶艺教学的探索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林村小学    温学深  梁凤鸣

 

新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明确提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目标。这一目标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指向这一目标,许多在以前的美术教学中未曾体现的教学活动也列入为建议选择的内容,这其中便包括了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陶艺”。


 

国的陶瓷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古老的工艺又焕发出青春。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美术教学内容,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美术课中被应用。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陶艺进入了大、中、小学的课堂。据资料介绍,台湾在陶艺教育方面的比例为:高等院校的11%都设有陶艺课程,高中学校8%、初中和小学有50%-60%都设有陶艺教育课。我国的陶艺教学大致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2000年教育部艺术委员会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从无到有,我国现在的陶艺教学已有一定的深化,但总体还是非常薄弱,如陶艺教育推广最好的深圳市,中、小学合在一起也只有3%的学校有此类课程。而全国的农村中、小学,开展陶艺课程的就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与美术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新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为“陶艺”迎来又一个春天。然而,由于受到经济、管理、信息的制约,广大农村小学在面对新教材中的“陶艺”课程,引发了许多的思考:农村学校能开展陶艺教育吗?怎样因地制宜开展陶艺教

学?我是否具有资源优势?……

  

带着上述疑问我门开始了探索。我校地处珠江三角洲东部,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约1000人,美术专职教师2名。办学条件与其他农村小学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我校把陶艺教学作为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口,开展了题为“农村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展与应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该实验将“陶艺”与农村地区存在的各类“泥塑”联结起来,不仅解决了材料问题、资金问题,还为将民间艺术引进课堂解决了技术问题。同时,为广大农村地区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开启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陶艺教学作出示范、引路。

(一)因地制宜创建陶艺室

陶艺教学所需的室场较多,一般除了教学室(也可以是露天场地)以外,还要有作品陈列室、工具材料及储泥室、烧

制间等,(如果学校室场不足,则作品陈列室、工具材料及储泥室、烧制间可以设在校外)。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空地、场室充裕的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校内的一套古民居行简易装修,创建了有7间大小教室及配套功能室的“陶园”,为开展陶艺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图5)

(二)就地取材加工陶土(又称粘土)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周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粘土。陶土是粘土和岩石的粉末的混合物。在烧陶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那些粘土适用于制陶。尽管陶器制作一般是就地取材,我们总是选择那些杂质少,粘性大的易熔黏土。经加工后的泥料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凝胶性,而提高这方面性能的最普通作法是将陶土淘洗和陈放。在制作陶坯时,为了防止开裂,我们曾有意识地掺入植物叶茎;陶坯在烧成陶器的过程中,叶茎曾被炭化,陶器耐热急变的性能会明显得到改善。后来,      干脆在陶泥中掺加少量的砂粒,以进一步提高陶器耐热急变的性能会明显得到改善。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 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有时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而适当渗些砂子。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而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色胎"。          

陶土加工步骤:(图10)用锤把泥敲成粉状---(图11)放入水搅拌成泥浆---(图12)用筛子筛去泥中渣质---(图13)去除表面水分---(图14)放置一段时间后摔成砖状的泥块。

(二)自然环境中寻找釉

1) 灰釉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草木灰极为容易得到。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寻到燃烧过的灰烬,如草灰、木灰、稻草灰、杂木灰…等,均可利用。这些灰烬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淘洗和筛网过滤的步骤;大体上,淘洗的次数越多。它的耐火度便越高。而较细灰的耐火度略逊于较粗的灰。淘洗好的灰等晒干后即可使用,最古老的灰釉仅是黏土和木灰,低温釉则是加入了铅,高温袖中普遍含有灰、长石、黏土。灰釉的烧成带大多在120O℃左右或之上。

   下面表格是几种灰袖的配方

白色釉

黄色釉

绿色釉

透明釉

1

2

3

4

霞长石

30

40

40

80

50

40

80

木灰

35

50

50

20

50

60

15

稻草灰

35

10

10(石英)、5(氧化铜)

0

0

0

5

2)泥浆釉

有些黏土,在烧到1250℃左右都会熔化成流体状态,这便符合了成釉的条件;所以,我们尝试采取周围环境的黏土,调成泥浆,过滤杂质后,用素烧好的试片沾些泥浆,试着烧烧看。若是烧成的情形,可以成为光亮平滑的状态。那幺这种黏土便几乎能当药来使用了。例如白云土在烧至1280℃时。会变成一种细致温润的白色釉药。如果烧成时,仍是粗糙无光或是并不太熔解时,即需要加一些助熔剂如长石、木灰均可。下面表格是几种泥浆釉的配方

 

 

白色釉

绿色釉

黑色釉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从一堂纸版画课谈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陶艺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