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发挥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发挥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企石镇宝石中学  肖康文

 科教兴国,关键在于是人的素质提高。现在教育界的热门课题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而作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美术教育,在目前的多数中学里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只把它当作一门很次要的副科,并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忽略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方式,具有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造就完善人格的功能,它能够将人的某些欲望加以恰当的节制和诱导,达到情感的升华。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机制在不违背自由发展的前提下尽量按照某种理想,采纳卓有成效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从而避免了单纯说教枯燥无味的弊端。

其次,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审美教育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教育,也不仅是艺术欣赏的教育,而是一种升华情操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有经由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的中介作用,方能使学生与他人的艺术表现和欣赏产生共鸣,这样伴随着艺术教育有效的引导、学习和陶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不断地升华与扩展,逐渐将极端主观的、不适当的感情转化为美的情感、高尚的情趣、有道德的情操。

第三,就是开启心智、发展思维。现代心理学在探讨青少年的认识和心智成长以及研究孩子们的心理认识过程中,发现人脑右侧的认识(直观的、感情的)功能的发展将促进左侧(智性的、伦理的、科学的)的发达。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倘若希望发展左脑的理性功能,就必须注重右脑(根植于感性教育的美育)的开发,此外绘画艺术要求对三维空间的充分驾驭,对培养诸如外科学、建筑学的能力直接有益。这种直观知觉的培养有助于理智分析、思维的发展。基于上述的观点,学校教育只有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才能获得全面协调发展的人,而不是只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这就意味着美术教育注定要在健全的学校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四,就培养创造力而论,创造力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在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系统里,强调每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力都必须均衡地发展,才能开发每个人的潜在创造力,艺术教育便可能造就出富有适应力和创造力的人”,这揭示了艺术教育与培养创造力的关系。现代心理成果证明:散发性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要素之一,而艺术教育正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散发性思考,其中美术就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目标。

明确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作用后,如何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美术的功能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彻底改变重技“术”轻审“美”的偏于技能训练的教学状态。

“美”与“术”是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互为关系的统一体:但又可分离相对独立。“术”指的是技巧、技法等属于技能性的东西:而审“美”属于意识、情感、趣味等审美观念范畴,它是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艺术素养。在当前的美术教育当中,仍普遍存在着偏于技能训练和应试教育的倾向。表现在:①教学方法缺乏启发学生通过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着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缺少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②目前中学第二课堂的美术小组,实质上是报考美术专业的高、中考补习班。学校领导人也以有多少学生通过考试和参加美展获奖来评估教师的成绩。客观上造成美术教育的工作重点只在兴趣小组上下功夫。这种教学只能使小部分学生受益,同时也倾重于技能的训练。背离了普通美术教育的本质。这些情况都是一种重“术”轻“美”、甚至有“术”无“美”的教学状态,这是当今美术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美”与“术”在美术创作和鉴赏中必须和谐地统一、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美”与“术”在教学中不可分离、两者应是同时兼施,“美”“术”相济,寓“美”于“术”,以“美”导“术”,在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给予“艺术的享受”,使他们“眼明、脑灵、手巧、心美”。

二、“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陶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一)“以美陶情”。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有其美的形态、材料和思想感情。在教学中特别在指导作品的欣赏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具有“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感应事物的心灵”,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感情的人,并上升到有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高情操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异化的机械的缺乏感受力的低情操的人。如在欣赏初二美术教材中的《阿芙罗蒂特》时,面对着裸体形象,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与低级、庸俗形象进行区别:“阿芙罗蒂特”这一形象线条优美、造形丰盈有力,强调了女性美、材质美,关键一点就是动态表情自然、优美;而纸级庸俗形象的动态表情是很生硬、做作、带有轻挑性的,从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抵制腐朽、庸俗和低级趣味的文艺侵蚀,同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该形象对“残缺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以美辅德”。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或思想道理。在指导欣赏时,除了发挥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要注重于欣赏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在美辅德”,怎样寓思想教育于美术之中,是当前进行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艺术作品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作品内涵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相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吃苦精神、环保意识、和平意识、尊重他人、热爱劳动等都应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强化。例如,通过山水画教学,使学生了中国画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喜爱。带学生外出风景写生,使学生在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中,在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激发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又如在初中第一册中有一幅宣传画——《珍惜我们的世界》,在指导学生了解其属于绘画哪一分类标准时,把它的主题思想延伸开,如设问:除了画中所反映的工业废气污染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通过这些延伸的问题,加深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只要我们尽量挖掘美术信号器的思想内涵,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以美启智”。科学家们发现,艺术学习有利于开发智力和发展创造才能。尤其是美术的学习与训练,在开发人类大脑的右脑潜能方面功效显著,同时促进左脑语言和逻辑等功能的提高。《学习的革命》一书中科学地指出人类大脑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七个智力中心,即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言语智力、人际社交智力、数学智力、逻辑智力。美术除了与其中两种着的间接联系外,和其余五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①身体运动智力。每幅作品的创作,都要求画者眼、脑、手并用,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即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即准确的表现力:同时提高了大脑的分析、思考、想象能力及眼、脑、手的协调能力。②空间能力。美术也称空间艺术。在绘画和欣赏中提高空间能力,如绘画中“透视原理和现象”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尤其是西方写实画的空间表现,提高其空间能力。“现在绘画之父”塞尚的作品,采用了多点透视的画法,从多个视点的角度来描绘一个物件,产生了“变形”的艺术效果,这就使三度空间的立体性更加鲜明,表现的视野更加开阔。在指导学生对如此的作品欣赏中,也能很好地提高空间能力。③音乐能力。艺术都是相通的,美术与音乐分别作为视觉与听觉,两者之间存在着通感,节奏、韵律和调子本是音乐的属性,但也同样运用在美术中。在教学中如何两者相互促进?如在图案的教学中,配以合适的音乐,指导学生体验图案中节奏、韵律和色调跟音乐节奏、韵律和情调的共同感觉。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画面绘制得更加和谐完美,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了音乐智力。④言语能力。美术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世界通用语言,通过欣赏、创造就能更加丰富这一言语能力。⑤人际社交智力。艺术渊源于生活,学习美术,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与人们交往,多到社会中去,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挖取素材,从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正确教育引导,“以美启智”就能得到很大的收益。

(四)“以美健体”。在欣赏教学中,选择一些展现人的强健体魄的绘画或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对体态美进行欣赏,使学生对美的形体产生赞叹和羡慕之情,从而加强了锻炼身体的决心,并付之行动,增强了身体素质。

 

(获市美术论文评比二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语言积淀与剪纸成果阶段性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