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以探究为核心开辟科学学习新天地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时多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激发和爱护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中科院院士王绶说:"应当把基础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真正实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在科学学习中,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以下是本人在进行科学教学就探究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优秀成绩,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健,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例如我在第一个班上《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时,我们采用四人小组形式对学校的树木进行观察,刚开始时场面热闹、学生们围在一棵大树周围左瞧右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叫组长们把所发现的现象登记起来,但大约几分钟左右,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已发现完了,开始无所事事,学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在第二个班观察大树前我提出采用竞赛的方法,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组针对一棵树进行观察,在小组内每人一张记录纸,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在每一个发现后都注上谁是发现者,小组共发现多少。回到教室再评出"小发现家"和发现最多的小组,在这种双激励下的观察活动,既避免了热热闹闹的场面又避免不够专注观察的现象,学生观察的兴趣也因为竞争激励而持久不衰,新发现层出不穷,"我发现榕树的树根长到树干上""我发现这棵大树的裂纹比那些小树的大""我发现树叶上有一小块白色的膜,是虫的家吗?""我听到了树叶在对我说悄悄话"等,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智慧的火花不断燃放,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探究的热情高涨。
    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听之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能力有限,教师给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在学生感到乏味与无助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激励与引导,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是探究的基本条件
    卢梭是以发展儿童的独立精神著称的一位人本主义教育家,他甚至提出教学的最伟大、最重要、最有用的规则,就是"勿吝惜时间,损失它吧"。
    探究活动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在南海实验区《科学》课时的安排中,每星期只有两节课,而且大多是 分开安排的,如果是下午上课,只有30分钟时间,学生的探究活动多因时间的紧迫而草草收场。例如在上《一片完整的叶》第二课时的时候,在复习前面所学的叶形、叶脉、叶缘、叶基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分小组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片叶的特点,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学会抓住叶的各项特征来进行描述,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再进行猜谜游戏,反馈出学生是否已掌握根据叶的各种特征来进描述情况后,时间已过大半,欣赏完中外小朋友们的优秀拓印作品后,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刚拿起画笔,下课铃声就响了,同学们个个舍不得放手,争分夺秒地拓印着,不肯离去,技能还未掌握,又谈何学习创作一幅美丽的拓印画,更不用说体会大自然的美、树叶的美了……这时,下一个班的同学又已等在室外,实验准备工作又没完成,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在遇到需较多时间进行探究或联系紧密的内容时,我大多把两个课时调到一起,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避免他们刚对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想进一步探究时就草草收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需要,又维护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只有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针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去展开分析和讨论、并对自己的猜想加以验证,才不会造成形式上的走场,才能达到切切实实探究的目的,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是探究的基本条件。
    三、激发和爱护学生的探究热情是探究的动力源泉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由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更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注意了解儿童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在一天上课前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兴奋地一人拧着一条蚯蚓来办公室找我,说是送给我(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植物园里有个蚯蚓培养箱),尤其是小胖子的那条有拇指那么粗,我觉得很奇怪,他们从哪找来这些蚯蚓,谁知我还未开口,他们就说开了,"刘老师,篮球场上有很多条蚯蚓"、"刚才下体育课后有许多同学抓来玩呢!""为什么会有那么蚯蚓从花基里爬出来呢?" "是因为今天下大雨把它们的家淹没了吗?" "蚯蚓想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吗?"……看着他们困惑而又急切想知道的神情,我决定将今天的课改为研究蚯蚓,当我告诉他们通知其他同学到篮球场上科学课并研究蚯蚓时,他们开心地跳了起来。那堂课我先由他们提出想弄清的问题,找出大家最想知道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推测、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整堂课同学们积极发言、辩论激烈,并设计了不少实验如把蚯蚓放入水中、放在水泥板上、放在阴湿环境中的反应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满足地告诉我,现在不下雨了,他们要去篮球场把蚯蚓都送回家去,以避免蚯蚓皮肤干燥无法呼吸而死去。效果远比我按教学计划来上要好得多。
    因此,激发及爱护学生的探究热情,适时地更改教学内容,在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或查资料,共同来探讨事物的内在本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说过:"学校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那就是学生离开学校许多年之后,还留在学生大脑中的那一部分东西。" 而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并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作为教师本身,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多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激发和爱护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定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环境,大文章 试谈利用科学专用教室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一篇:让考试成为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