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在科学教学中传承和提升“文化”——《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及感悟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科学教学中传承和提升“文化”——《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及感悟

湖南省醴陵市实验小学 孙江波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学期《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的设计希望学生了解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了解环境的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则,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紧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它本出自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自保自强的意识。它是社会演进的规则,同样也是生物界演进的规则,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逐层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义和内涵,从而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传承文化思想,让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博大和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参与热情,我将本课教学形式设计为一个电视栏目——《探索发现》。

【教学设计】

引入:同学们喜欢看有关科学方面的电视栏目吧?你们看过的有哪些?今天这节课咱们也来制作一期节目,节目的名字就叫《探索发现》。

节目之一、从恐龙灭绝说起

各位嘉宾、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的《探索发现》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我们聊一个大家很感兴趣的话题: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恐龙灭绝的时间大约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我想大家平时通过书籍、电视或网络已经有一些了解,请说说看,关于恐龙的灭绝你知道有什么样的说法。归结起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灭绝的?(归结到环境的变化导致恐龙的灭绝)

师: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众多说法,下面进入我们今天节目的主题:“谁选择了它们”(板书)看着这个题目,我想请哪位嘉宾说说,题目中间的“它们”是指谁?(生物)“谁”又是指什么呢?在你的想法里,环境包括哪些因素?(环境、人)。

节目之二、是谁选择了青蛙

1、给两只不同颜色的青蛙选择生活环境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出示两只颜色不同的青蛙)老师带来了两只青蛙,它们有什么不同?这里有一些自然界的环境图片。请两个嘉宾上来挑一挑,它们分别生活在哪一种环境之中。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两学生上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提出青蛙体表颜色对青蛙的保护)

2、分析、讨论资料(青蛙的去和留)

师:(出示教材青蛙变化图)生物学家发现,在绿地里青蛙的颜色主要是绿色的,经过一定的时间,如果当绿地逐步变成沙漠,青蛙的颜色也慢慢地变成与沙漠颜色接近的黄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讨论、汇报,达到效果:环境的变化使得适应环境的青蛙保存下来了,身体的颜色也与它生活的环境相同,和周围环境颜色相差很大的青蛙就慢慢淘汰了。看样子是谁选择了青蛙?)

首次引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师:其实生物学家对这种现象都作了很多的研究,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一些生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出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自然界中生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八个字的。(学生从字表了解意思)

节目之三、是谁选择了北极熊

1、比较北极熊、棕熊、黑熊特征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照片。(出示北极熊、棕熊、黑熊图片)认识吗?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仔细地看看,虽然它们都是熊,但是它们有很多的不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北极熊和棕熊、黑熊有哪些重要的区别。

2、交流发现:北极熊毛色雪白,身体肥大,眼、鼻、耳、尾等裸露在外的器官很小,四肢短小、熊掌肥大、更有力。

3、讨论:为什么?

师:虽然它们都是熊,特别是棕熊和北极熊都是同一个祖先,为什么北极熊会有这样的一些特征呢?

4、再次引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师:在自然界中像熊这样同一种生物,生活的环境却不相同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北极狐、红狐、灰狐;北极狼,北极兔,蛇、鸟人等)是谁选择了这些生物呢?还是这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条规律,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吗?(学生从更多事例中谈一谈对这句话的感受)

节目之四、选择改变生物

1、介绍人类对生物的改变

师:我们刚才说的更多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其实,我们人类的选择也改变着很多生物。比如家猪就是人类从野猪驯养而来的。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也是由人类的选择而改变的。(介绍野猪、家猪,稗子、水稻,鲫鱼、金鱼,西瓜等)

2、引申:人类的发展也受着环境的选择而改变。

师:为什么人类要对自然界的那些生物进行有选择的改变?(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对那些生物来说,人类也是它们生存的一种环境,这种环境选择、改变着这些生物。其实,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也同样是受着环境的选择而改变着、进化着。(展示人类发展图片)

3、第三次提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师:我们再一次地品味这句话,你是不是又有了更新的感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发展的自然法则,同样,对人类的发展变化同样也是如此。我们人类同样要遵守这一公平的自然法则。

结束语:自由发言,请嘉宾们自由地谈一谈,通过今天的节目,你还想说点什么?

师: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非常之密切,环境决定着生物的生存、发展和未来!“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很好地解说了生物、人类、社会和环境变化的规律。我想参与今天节目的嘉宾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希望在我们以后科学探索的路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交流。好了,今天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感悟】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通过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料,加上学生对这方面已有的知识和见闻,要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十分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并列举出很多实例。我再想,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我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呢?知识的获得,情感的共鸣,思维的探究,这些似乎都可以达到。但我还觉得不够,我思考着,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教材中的一句话让我突然来了灵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好精辟!而且回味无穷!意义深远!于是,我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突然有了一个崭新的切入点和方向。环境的选择,大自然的法则,社会的进步,不都要遵循这一公平而永恒的规律吗?而且,这句话的出处来自我国著名学者

   

严复先生对《天演论》的精彩翻译,在当时为一篇政论文章,曾引起国内外的震动。同时,这句话又极好地诠释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可以用这八个字完美地去概括和描述。它既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目前,在我们的科学课程中,在重视科学教学的同时不正需要文化的传承和提升吗?基于这种思想,我有了以上的教学设计。

在实践的教学中,我紧紧地扣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从三个层面向学生展现,让学生从字表字义的了解,到意义的深入理解,再到内涵的深化和拓展,从自然的法则到人类的法则,再到社会的法则,层层推进,学生经历了一个由生到熟,由浅到深,由偏到全的思维的递进、拓展和创造过程。第一次出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生只能凭已有的经验简单地表说字义,第二次出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学生对自然界的这一法则颇有见解,到第三次出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学生豁然开朗,自然、人类、社会无一不在遵循着这一公平的法则。至此,学生们对这八个字不仅烂熟于胸,更是感受到其博大、深远的境界。一节课下来,意犹未尽,师生均沉浸在一种走进科学但又超越科学的意境。我想,也许,那便是文化,是透过科学知识、技能、情感之外的经典而深厚的文化。在科学中传承和提升文化,竟然也有如此的魅力!

我感叹不已,亦得到震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下一篇:对课堂中“应声虫”现象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