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点滴:科学探究,材料选用要讲究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科学、合理地提供适合的、有价值的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科学探究材料的选用。
  一、科学选用材料以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科学地选择材料供学生探究,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效率的前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有位教师选择了土豆、泡沫、木头、橡皮泥、铁块、装满水的玻璃瓶六种典型的物体,它们放入水中后有沉有浮。要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办法很多,比如,可以借助漂浮物,可以减轻它的重量,可以改变它的形状,可以增加水的密度等,当然也可以几种方法并用。选用的材料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迸发,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实验,在操作中验证假设,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感受快乐,提高了课堂探究的效率。反之,材料选用不当会影响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小学科学教材图文并茂,在活动的插图中一般都有活动相应的材料,可以参照选用材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二、合理呈现材料以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

  在许多的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没有等教师交待完实验要求、实验步骤等,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摆弄起桌上的材料,结果给课堂组织带来难度,影响了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效果。那么探究材料应该放在哪里,何时呈现比较合适呢?
  1.根据探究内容确定材料的摆放地点。
  实验材料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必需品,有的教师课前把材料摆放在实验桌上,有的摆在抽屉里,有的则摆放在教室的四周或某一角落。材料的摆放地点有时将直接影响探究的深度和活动的效度。
  如《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有的教师直接把岩石和工具放在各组实验桌上,学生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岩石时就受到材料的暗示,结果导致思维走向定式。如果先让学生思考研究的方法,再到“材料库”中取实验的器材,那么探究会更有深度,活动的效果也会更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在小组讨论方法之前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给学生的思想以启迪,实验时各组组长再根据本组讨论的结果到教室后面的“材料库”去取材料,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在取材料时可能出现的混乱,材料要尽可能靠墙放置在教室的四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方案选择材料,使用材料,如果有的实验材料是各组都需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前把这些材料装在筐内,放置在实验桌的桌面上或抽屉里。教师根据探究活动的内容来确定材料的摆放地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取材料,操作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2.根据学情确定材料的呈现时机。
  材料何时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如果过早地把探究材料呈现给他们,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没有听清楚活动要求,甚至还没有明白要研究的内容,他们就开始动手了。所以说材料呈现的时机不恰当,也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一次科学交流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先猜测几种物体的沉浮情况,并写在记录单上,然后再把物体放进水里验证猜测,结果许多小组的同学都漏掉了重要的猜测,直接就将物体放入水中验证,没有按设计过程进行探究,这次探究失败的原因就是桌上水槽出现的时间不恰当。学生好奇心强,看到水槽拿着物体就往里放,忘记了猜测环节。如果等学生猜测好后,再呈现水槽,就不会出现“忘记”猜测的现象。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都要“隐藏”材料。我看过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位教师上《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一课,准备了很多小球、车和磁铁等,先让学生玩,等学生玩得差不多了,教师一句问话“谁来说说听到老师让你停下来的时候,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的?”很自然地就引入到探究活动中了。可见,材料的呈现时机确实很有讲究。
 三、及时整理探究材料以有利于后续交流学习

  实验完成,一般都有汇报交流的环节,有些课堂学习行为不是很好的学生,会在这个时候由于管不住自己,偷偷地“玩”桌上的材料,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会参与交流了,肯定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完毕后,及时整理探究材料显得非常重要。如在上《磁铁》、《电》这些单元时,学生对器材兴趣很浓,如果一个实验完成后,不将材料整理好,就会影响到后续的交流学习。
  材料的整理可以由各组长负责,或物归原处,或暂放进抽屉里。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科学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责任编辑 郑琰)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蓬镇第一小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科学”课探究性教学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让学生成为“探究”舞台中的舞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