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让自然角成为幼儿成长的乐园 市教育学会获奖论文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幼儿天性喜好探索他们所处的世界,从出生的一刻起,他们就开始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周围世界获取有关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幼儿园自然角是幼儿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场所之一。通常我们自然角往往由教师创设,只重视观赏功效,而忽略孩子的意愿和其他价值。为此我对我们班的自然角进行了重新思考,让幼儿与自然角充分互动,使其发挥更多的教育价值,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 关键字: 自然角、观察、幼儿、价值 长期以来,班上自然角内容的设定及创设都体现教师的主观意志,孩子们只是在教师精心准备的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这种传统方式,不但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参与权,也让幼儿对自然角越来越失去了观察的兴趣。以前,自然角里种的植物,养的鱼或乌龟等都是由老师管理,并且按照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合幼儿观察的内容,展现给幼儿。幼儿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一下植物、种子的名称以及形态,至于怎么成长的,生长过程中植物有什么变化等,孩子们就不关心了。自然角一直不能被孩子们关注,成了窗台上的摆设,失去了教育价值。怎样让自然角吸引孩子,成为他们主动观察、主动操作、主动学习的地方呢?我想,孩子不喜欢观察自然角的东西,说明自然角摆设的动植物是老师给幼儿准备好的,孩子并没有直接参与。那么孩子的兴趣在什么地方?最想观察的又是什么?怎样使孩子与自然角产生互动,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我注意了观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着手指导。第一,在创设环境时与幼儿积极互动体现其主体性地位。 1、加盟自然角为了丰富自然角的内容,我们发出“邀请函”,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准备,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到自然角来,如:孩子们把自己在家种植的蚕豆、蒜苗、芦荟等各种植物放在果冻盒里,都拿到幼儿园来了。罗圣和慧敏还从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鱼,一同放在自然角里进行观察。时间长了,许多孩子都开始慢慢的关注于自然角,这以后家长热情的“加盟”,纷纷将外出带回来的各地特产和特色动植物送到自然角来,为幼儿创造了更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每年三月份,正是养蚕宝宝的最佳时机,这时我班的很多幼儿都会从家带来很多蚕宝宝的幼虫,我把他们综合到一个盒子里,放在自然角的平台上,供幼儿观察。刚开始盒子中的都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它们黑黑的像蚂蚁,孩子们都很好奇,老是追问我为什么是黑黑的,而我也耐心的告诉他们: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才能变成白色。于是,孩子们在了解了蚕宝宝生长过程后,开始每天不定时的去一些小朋友进行观察,给它们喂食新鲜的桑叶。渐渐地蚕宝宝越长越大,身体越长越胖,一段时间后有的开始脱皮了,而这些细微的小细节,又再次的成为孩子们观察的兴趣,他们又来询问我:“老师,为什么蚕宝宝不在吃桑叶了,它们老是睡在那不动,身上总是在脱些东西一样。”“你们观察很仔细,蚕宝宝这是在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它们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蛹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在孩子们与我时不时的问话中,让我了解到,其实他们对蚕宝宝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可是对于蚕宝宝,他们从始至终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让孩子们每天都去观察,去一点一滴中,发现蚕宝宝的变化,而我在这当中可以及时捕捉、发现、扶持他们生成的新萌芽,从而推进他们探索生成的兴趣。孩子们在亲身经历对蚕宝宝的养殖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它的繁殖规律,同样也培养了幼儿保护小动物的意识。2、布置自然角如何布置自然角使之更实用呢? 我把这一问题抛给了我们班的孩子,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将自然角布置在照得到阳光的窗台上。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我们将可乐瓶、小花盆、鸟笼等悬挂起来。我们还一起将泡沫积木搭成台阶放置于窗台上,错落摆放鱼缸、乌龟饲养盒,以便幼儿日常观察。我们还靠窗台放置幼儿种植的植物等。这样,整个自然角不仅布局合理,赏心悦目,而且便于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3、美化自然角随着季节的变化, 我们常常指导幼儿制作相关的形象来美化自然角。如:到了春季,我们经常会让幼儿将绉纸搓成柳条,用彩纸折出小燕子,并剪出“草地”和“各种各样的花”来装饰自然角,自然角顿时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我想,只有孩子主动愿意参与自然角活动,他们才会关心它、观察它、研究它、发现它。只有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布置的自然角,他们才会备感珍惜,把自己当成自然角的主人。只有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自然角的主人,才能激发培养他们探索学习的热情。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与幼儿充分互动,发挥教育作用。1、开展实验为了促进幼儿在自然角中主动探索,我们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内容丰富的小实验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兴趣, 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 如:春季,我们将同样的土豆芽块分别种在水里、沙里和土里,让幼儿观察其长势,看看哪个长得快,并隔几天将记录的小画像粘贴起来,制作成“成长相册”。我们还投放了两盆植物苗,一盆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另一盆则用纸或布包起来遮挡阳光,让幼儿猜猜谁会长的更好,从中探究阳光对植物的作用。夏季,我们让幼儿观察小鱼最爱吃什么,并让幼儿通过喂养得出结论。秋季,我们进行“水果的种子在哪里”的实验,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发现各种种子在水果中的不同位置及形状、颜色的区别。冬季,我们将同一品种的大蒜瓣放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为全浸在水中、浸泡半瓣和悬空不浸水等三种状态。幼儿通过实验“比比谁的‘头发’长”,了解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会给植物带来不同的影响。2、幼儿独自观察。春天到了,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一到户外自由活动时,最喜欢拣各种各样的东西,如:小落叶、果壳、小树枝、小石头等,他们把这些都视为宝贝。当我们怕有危险让孩子们扔掉时,他们都舍不得,这时我意识到:他们捡到的东西正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应该给他们开辟出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于是,我在自然角准备了几个小纸盒,专门用来放他们拣来的东西。这下,孩子们积极发现、搜集的兴趣更加高涨了。有一天,陈天元在花坛边,拣到了几片月季的花瓣,他告诉我:“于老师,这是我从地上拣的,不是摘的。”我问他:这些花瓣是从哪棵树上掉下来的?他用手一指:是那棵。“哦,那是咱们幼儿园种的月季花。”我提议:咱们把花瓣带回班里,给小朋友看看好么?他高兴的说:“好!”于是,我们把花瓣带到了班上,孩子们共同观察了解月季花的花瓣是什么样的。自从鼓励孩子们拣“宝贝”后,不仅使孩子有很多发现,也使我认识了不少平时不经意的东西。一天,我发现小箱子里放着许多黑糊糊的像小圆点一样的东西,我很奇怪,就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他们也说不出名字。我提议:“咱们到外面找找看。”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里找起来,扬扬大叫起来:我知道了!原来,他在地上发现了些什么,大声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瓜虫,你们快来看,我这有好多呢?”。孩子们通过了自己的观察,找到了答案。甚至有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一些树枝、花都泡在水里观察,我想这是认识生命的好时机,我不急于告诉孩子答案,给他们留出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于是几天后,潘昕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我把小树枝放到水里,它不能活,妈妈告诉我是因为它没有树根。”“你说的真好,根对植物很重要,就象是他们的心脏,根损坏了植物就不能生长了。”孩子们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知道了“根”对植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从此,我们班的自然角越来越被孩子们关注。他们自己浇水,喂小鱼吃虫子、米粒,每天都在观察小盒里种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从自然角里他们寻找出许多事物的奥秘。3、幼儿互相评价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8组,比一比哪一组对自然角的管理更合理、科学。评比项目有:献爱心,指幼儿为自然角添置物品,用“爱心”标志; 观察记录,指幼儿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标明时间、姓名,用“圆圈”标志;总体印象,指幼儿经过一定时间的管理后对动植物生长情况的总评,用“花朵”标志; 好建议, 指幼儿在管理期间提出的好主意或新设想,用“小伞”标志。其中每个项目各占1分,得分最高的组将获得“爱心之星”称号。这样,我们把照顾自然角的重任交给幼儿,以最信任的姿态“袖手旁观”,并鼓励幼儿合理分工、合作,自然角充满了生机。 孩子只有把自己当成活动的主体,他才觉得被重视是、被信任,因此才会积极地参与活动的开展、研究,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技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幼儿园自然角的设置,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既满足了他们好动、好看、好说的天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健康良好的情感、美感和思想品德,激发了幼儿爱科学的兴趣,打破了以前只在春天时种种花草种子,放几只小蝌蚪,仅是作为一种摆设,而不是用来让幼儿感知、认识事物的,也打破了不让幼儿去摸、去浇水,千篇一律地放几块小石头、几个贝壳、几只小鱼等等。这样,对幼儿就没有吸引力,就失去了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的作用。所以,只有我们老师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能够在任何活动中体现孩子的主体性,以孩子为主开展活动,就一定会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自然角活动中学到知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索的精神,让自然角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小乐园。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创造的种子 市教育学会获奖论文    下一篇:引导小班幼儿正确对待玩具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