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优质)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大变革?我国封建社会是如形成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的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目标  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理念,树立好的学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学指导10分钟阅读课本第38-42页,勾画标注记忆下列问题一、老子1、简介  2、思想主  3、相关书籍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简介 2、思想主  3、教育成就   4、相关书籍 5、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三、百家争鸣1、背景  2、代表(各自的派别、主) 3、影响讲授新课百家争鸣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事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成为“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和治国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第一目 :老 子简介: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名耳,学识渊博思想主(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相关书籍:  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政治上主“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讲授新课《道德经》书影朴素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面双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难——长——高——强——前——生——易短矮弱后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孔子故居曲阜孔庙孔子学院孔子和儒家学说生平: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后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从政,后来游列。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政治思想(2)政治上主:a、以德治国  推崇西的制度,主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b、反对苛政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主“有教无类”(3)采用“因材教”(1)核心思想是“仁”评价:相关书籍:影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优质)
上一篇: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部编版    下一篇: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