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教案二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道老子和孔子。2.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教学】孔子的政治主和教育成就。【教学难点】各派思想家的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备受尊崇,但在近代和现代,他却成为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怎样评价孔子?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有哪些?2.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育成就有哪些?3.“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其主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主?4.“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老子1.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第一、二,自主归纳相关知识。2.学生展示归纳成果后教师总结。课件展示(1)时代及籍贯:春秋时期楚国人。(2)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3)主要观点: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无为而治”。(4)他的学说被后人整理成《道德经》一书,成为道家的经典。3.阅读下列材料: 老子主以柔克。相传老子曾经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有用的。它使人们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课本第37页内容,复述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学生回答要点:提倡恢复西的制度,主以礼治国。他提出“仁”的学说。他反对苛政。2.课件展示: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是对现实政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而设计出来的一项治国案。后经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教案二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    下一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