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内容9《桃花源记》教学目标知识与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过程与法1.在诵读的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难点1.积累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环节自主研读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板书课题及作者)2.展示目标:教者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二、检查预习,展示自我1.走近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东晋末期,出身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博学能文,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不得伸,做过几小官,由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园生活、乐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是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2.了解背景本文大约写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3.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上一篇: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8    下一篇: 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