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壶口瀑布 课型:新授课:2: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2.抓住关键语,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法。3.培养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学习重难点:理解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寒噤(jìn)  推搡(sǎng)   雾霭(ǎi)    出轧(zhá)汩汩(gǔ)   怒不可遏(è)   挟而不服(xié)解释加点的词推搡:使劲推;推挤 。        寒噤:寒战。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3、作者及相关内容简介(1)作者简介。衡,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历《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资料链接。河像一条腾飞的巨,穿行在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 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研讨 (一)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内容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点拨】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点拨】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3.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点拨】还写了脚下的石。 写如钢似铁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目的是为了写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到一定程度时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写出河之水无穷的力量。 (四)探究问题 1 .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2.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雨季的壶口瀑布特点: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导学案
上一篇:《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