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九年级

电生磁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九年级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电生磁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课标的学习,我在理念上有了不少新的变化,下面反思一下电与磁这节课的教学中的收获和问题。首先谈谈从备课到上课过程中的收获:1、课题的引入。原本我设计了通过一个小魔术引入(让一个磁针在我的控制下旋转,让它朝哪转,就朝哪转,我练了很久,表演得惟妙惟肖)但最终我舍弃了这个想法,最主要是尊重科学的发展过程,在课标学习过程中,我有非常大的一点收获,就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是从哪来,在此基础上才进行探究。因此,我查找了一系列的素材:最初的电现象的发现和研究、最初的磁现象的发现和研究、电和磁之间可能存在关系的科学设想、历史上因为雷电曾经出现过的使物品被磁化的怪事,有奖征文的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探究热情!2、有效的探究本节课电生磁现象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家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发现其中规律的过程。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去探究,就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去观察,再进一步的发现!比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发现电能够生磁后,就进一步希望研究磁场在哪最强?磁场的方向是否可以改变?这些其实也是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遇到问题是必然现象,再去思考原因出在哪,怎么解决,那么学生就有一个真正的科学探究的体验!本节课的探究分为两段:一、电生磁(奥斯特的实验,我把这部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了分组实验,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艰辛历程)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这个探究又分为两部分:一是绕螺线管,发现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二是探究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本节课的重点——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我把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用铁屑)设置为了演示实验,这样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有效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录、总结。3、本节课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绕通电螺线管和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的探究是难点也是关键。我才用了给学生准备长的导线,自己购买了铅笔芯(2元一个,那个小盒正好做模子,在上面缠绕不大不小),我在盒上贴了双面胶,导线缠上后不串位置,又为学生赢得了时间。这样开始探究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间是很充分的。我化解难点的方法之一是:把空间的现象描述到平面的纸上(让学生体会模型法的意义),其实就是学生完成课堂的活动卡,这时就看到活动卡上展示的图有一些共同特征,由此引入怎样描述,让学生经历、体会安培定则确立的意义。4、前置作业和课堂活动卡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我在学习课标的同时,也吸取借鉴了一些教学理念,其中生本教学对我的影响很深,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设置了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思考电现象和磁现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进而猜想电现象和磁现象是否存在联系,并设想将进行怎样的探究,也为课堂有更多的时间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课堂上的活动卡用于记录实验现象,恰恰成为了发现规律的桥梁。整个教学过程的优点是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体会实践,体会成功,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兴趣。下面谈谈不足之处:1、时间的安排我在试讲时时间的安排很不合理,最后探究螺线管磁场方向时间非常紧张,这样我有两个设想:一是把奥斯特的实验再变为演示,二是采用小班授课减少因学生的问题照顾不过来的时间消耗。经过与教研组老师的商讨,我们决定采用后者,同时将螺线管磁场的分布设置为演示实验。因为奥斯特实验的经历对学生认识科学的来历和探究过程是非常有益的!由此可见,如果真的全班一起上课,有可能这节课要完不成任务。2、教学细节存在问题观看录像后我发现自己在教态上、教学过程中个知识点连接的细节上都应该还有提升的空间。3、欣喜和遗憾用别的老师班学生试讲和用自己班学生上课的感觉完全不同。这让我既有欣喜之处,也有遗憾。欣喜的是:我坚持了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的改变是有成效的,学生喜欢思考的习惯和实验的能力确有提高。遗憾的是,我的教学设想看来并不能适合各种不同基础和学习背景的孩子。4、在“预设”中没给“生成”留足空间。录像中看到有小组存在问题,我却没注意到,要求他们停下来,完全忽略了这些小组探究过程的完整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应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电生磁教学反思
上一篇:《电生磁》教学反思    下一篇: 电生磁说课稿四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