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中考复习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绪言第一单元复习制作者:四川省阆中中学赵宝华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①、化学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变化,还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②、这既是化学的概念也是化学研究的对象。二、化学发展史:1、古代:火的发现;我国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冶铁炼钢;以及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3、现代: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探索微观世界,并正在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三、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理念是:原料、产品均无毒无害;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有害、有毒物质;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常见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一、物质的变化: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练一练: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蒸发B、变形C、水变成冰D、物质燃烧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态、味,硬、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热、导电性等。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关键字词。辨一辨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F、铁生锈;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⑴发明化学实验器具;⑵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⑶发明分离物质的方法过滤蒸馏2、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发现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二、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含量少;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含量多,氧气含量少。容器与反应器1、可直接加热2、隔石棉网加热3、不能加热的燃烧匙锥形瓶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见的仪器及主要用途:计量仪器漏斗夹持器取用药品的仪器气体的净化装置其他二、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手触;不近闻;不品尝。2.节约原则:有规定用量按规定量取用。若没有规定量,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①②三、固体药品的取用:1、储存:广口瓶。2、取用工具:药匙、镊子。3、取用方法:把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或块状固体放入玻璃容器时,应:一横、二放、三竖。③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竖。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注:使用后的镊子和药匙应用干净的纸擦净。四、液体药品的取用:1、储存:细口瓶。先把瓶塞拿下倒放;试剂瓶口紧靠容器口;握瓶标签向着手心;取完后立即盖上瓶塞,放回原处;且标签向外。2、取用要点:(1)、取用不定量:液体药品倾倒到指定容器:口诀:瓶塞倒放口对口,缓慢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2)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通常用____________量筒和胶头滴管【注意事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量筒底无“0”刻度。4.量筒不能加热。5.量筒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6.读数时,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如:8.4ml正确方法(3)取少量:用胶头滴管(取极少量时用玻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中考复习课件
上一篇: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下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