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9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思维导航:记住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用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去分析和解决图像问题。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3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假设与猜想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设计并进行实验:参照课本图3.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时间(min)0.511.522.533.544.55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分析和论证:把所得的实验数据描在下图中,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中热量)。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熔点问题4: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凝固点。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问题5: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三、当堂检测1、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张海采用如图1.3-8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1)图1.3-9中, 是晶体, 是非晶体(填“甲”或“乙”);图1.3-8 图1.3-9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信息可知:(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2)此物质的熔点是 ,开始加热6分钟前,物质处于 态。在第10分钟时这种物质是态。5、在北方有句古语“霜前冻,雪后寒。”意思是说:在降霜以前比较冻,而降霜以后就不怎么冷了。下雪时,是雪后比下雪前寒冷。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9
上一篇:3.2熔化和凝固学案15    下一篇: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