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七年级下册

4.4.4输血与血 教学设计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输血与血型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二、教学重点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三、教学难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可见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那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怎样的紧急救治措施以减少人员死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章的第四节,输血与血交通事故后,伤者被送往医院,需要紧急输血。: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ml),对健康没有影响;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ml),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输血技术的探索。:你知道小故事中提到的ABO血型吗?: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血型凝集原(红细胞)凝集素(血清)AA抗BBB抗AABA、B无O无抗A抗B:红细胞凝集成团。: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你知道血型是如何鉴定出来的吗?:模拟“血型鉴定”。:血型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A不凝集凝集B凝集不凝集AB凝集凝集O不凝集不凝集:由于要求同学们把“血液样本”Pb(NO3)2定为“赵”模拟A型血,BaCl2定为“钱”模拟B型血,Pb(NO3)2和BaCl2等量混合定为“孙”模拟AB型血,蒸馏水定为“李”模拟O型血,所以全班实验结果应是一致的。: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对本节将要学习的有关输血的内容产生兴趣真正了解ABO血型系统,并在书上记录下图表。直观地发现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部分同学从父母那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很想知道鉴定血型的方法。阅读背景知识,讨论血型鉴定的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模拟鉴定实验,将鉴定结果填入表中。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的结果,正确分析,完成讨论题——赵、钱、孙、李分别应输入A、B、AB、0型血。说出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回顾知识。畅所欲言。提出问题:献血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呢?学探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质疑深化梳理知识归纳整合达标检测巩固提升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引入,同时融入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又一个的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道什么是血型和安全输血的原则。在教学中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把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获得的知识,留给学生阅读教材学习获得。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知道临床常用的ABO血型系统中四种血型之间输血的关系,并通过活动引领学生形成对安全输血原则的认识,并进一步认识成分输血的意义。最后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4.4.4输血与血 教学设计17
上一篇:4..4.4输血与血型教案13    下一篇: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