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七年级下册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1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输血和血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情感目标: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二、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三、教学难点: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问:(一)、导入17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病人的血管,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人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讨论,交流,进入课题进入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自主预习1.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2.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型为、、和。3.安全输血应以输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的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给学生预留时间自己在课本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新课内容。)二:新课讲授(一)、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1.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2.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1000mL,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3.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4.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你认为应该分别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对照课本自学、讨论。(二)、血量和输血1、成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2、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有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三)、血型的发现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K.Landsteiner,1868--1943)发现了人类的血型.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经过他进一步的研究,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型:A型B型AB型O型.现在最常用的血型系统也就是ABO血型,是沿用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的分类方法,即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Mn、Rh血型系统等。(四)、师生共同巩固输血原则:输入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万能输血者”;AB型血“万能受血者”。学生以表格形式表示加强理解。(五)、倡导无偿献血倡导: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献血的程序:填表—体检—化验—献血献血的意义: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三、课堂总结1.成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2.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有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3.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5.提倡18—55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6.观看影片进行巩固。(6分钟)四、当堂达标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A.O型B.AB型C.A型D.B型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A.O型B.AB型C.A型D.B型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A.1200~1500mLB.800~1000mLC.600~700mLD.400~500mL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A.22~45周岁B.18~45周岁C.18~55周岁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19
上一篇: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15    下一篇: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