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七年级下册

输血与血型教案2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小品,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2.通过小品,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通过观看小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献血实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通过小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难点: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和图片。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展示小品。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知识回顾2、进入小品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新课学习。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二、血量与输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9页血量展示问题:问题一: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年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问题二、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问题三、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1000mL,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问题四、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思考、回答。阅读教材。第一个问题学生抢答,后面三个问题由表演组来展示。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三、血型的发现1、学生小品展示问题一: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2、问题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谁?3、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总结,扩展:人们还陆续发现了MN、Rh等数十个血型系统,但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是ABO血型系统。问题三:他将血型分为哪几种?小品展示后回答。争相回答。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展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求知欲,锻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在回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安全输血1、教材70页:同型输血安排学生小品展示;2、引导学生用简图诠释同型输血;3、成分输血:小品展示认真观看认真观看通过小品展示,让学生深刻认识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及时检验学生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掌握情况,巩固知识,深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五、无偿献血与情感升华1、通过小品引入情境:班上同学为某某同学献血未果,引导学生回答无偿献血应具备的条件。2、介绍献血常识:(1)使学生明白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引导学生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充满爱;3、展示:汶川大地震献血图片(配乐:《爱的奉献》学生小品展示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借助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来帮助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深化重点和突破难点。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课堂总结:学生参与回答课堂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血量与输血正常成年人(60kg)血量: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血型发现时间:1900年发现者: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三、安全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成分输血倡导无偿献血献血要求:18-55周岁健康公民献血量:200-300毫升教学反思: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科学史以及献血有关内容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献血方面的有关报道和学生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初步树立了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感到有待改进的是,学生对模拟实验认识不够充分,个别同学尝试用模拟血清鉴定自己的血型,有一定危险性。

 

输血与血型教案22
上一篇:输血与血型教案16    下一篇: 输血与血型表格式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