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2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和历史作用,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安定生活。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历史作用教学难点:隋朝经济的繁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所以要多调动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今天的朗读者与我们分享今天的故事(配乐朗诵)生读: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年流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师)三十八年的时光走完了隋朝的兴亡,他如同流行划过夜空,短暂而辉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谜一般的隋朝,感受他的光芒。二、讲授新课:(一)视频播放:初识大隋学生归纳对隋朝的第一印象:统一富强文明暴虐造反短命(二)探究学习探究一:该不该夺天下?提问:为什么说隋文帝杨坚夺天下?又是夺了谁的天下?(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关键词的提炼能力和对所给材料的分析能力)581夺取北周政权(外孙)建立隋朝589夺取陈政权,实现南北统一探究二:如何治理天下?走进考古现场:提问:通过观察隋朝的粮仓考古发掘现场和粮仓分布图,能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粮食储备充足,繁盛。)隋文帝治天下:阅读材料生归纳:粮食储备充足,人口大幅度增长,垦田面积增加请同学们分析隋朝繁盛的原因。提示:从帝王、国家、人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隋炀帝治天下:①开凿大运河: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是真的吗?(提示:从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军事目的,个人目的进行分析)为什么大运河能申遗成功?(提示:通过视频对比古今的价值)口诀记运河: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两千多公里长三个端点洛阳涿郡和余杭四段相连永通邗江五河连接交通加强六年完成民怨沸腾绘制运河示意图,要求:结合运河知识绘图,掌握运河概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的掌握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看图能力)朗读古诗讨论:隋朝开凿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训练对历史事件的正确分析能力)②开创科举制分析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含义介绍科举的背景总结科举制的产生过程分析人才选拔的变化:从只注重门第到凭才学做官,从地方推荐到中央选拔探究三:为何急速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给出上联:创科举凿运河造福后世根据材料请续写下联:隋炀帝即位第一年,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隋炀帝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许多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隋炀帝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人民苦不堪言。农村中逃避军役和劳役的人越来越多,流民遍地。(参考下联:贪享乐废民力世人唾骂)四、课堂小结:繁盛的隋朝经济发达,但随着隋炀帝的暴政和连年征战,终于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并推翻了隋朝,因此对二世而亡的隋朝最好的形容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作业布置:列表归纳秦朝和隋朝的异同好书推荐:《蒙曼说隋》板书设计: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夺治亡隋文帝隋炀帝改革繁人农民运河、科举节俭荣起义暴政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25
上一篇: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23    下一篇: 七下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1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