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3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积累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笔下的邓稼先,把握人物形象。3.学习邓稼先优秀品质,树立远大梦想。教学重难点积累生字新词,把握人物形象并学习其优秀品质。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思考探究法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对象是名人,学习名人们优秀品质成为学习重点。邓稼先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而且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也感兴趣。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情感及作者情感十分关键。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布置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以及当时国内国际的形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课,这一单元学习对象是名人,老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看你们能不能猜到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谁。(播放中国原子弹、氢弹爆发的图片,并适时解说。)——邓稼先二、人物简介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简介二人亲如兄弟的朋友关系)三、文体链接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四、词语积累(学生预习环节完成,课上齐声朗读)(1)宰割(zǎigē):比喻压迫、侵略、剥削。(2)筹划(chóuhuà):想办法、筹措。(3)彷徨(pánghuáng):犹豫不决。(4)仰慕(yǎngmù):敬仰思慕。(5)可歌可泣(kěgēkěqì):使人非常感动。(6)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很少有人知道。(7)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承当起某种荣誉和称号。(8)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锐气才干全露出来。(9)家喻户晓(jiāyǜhù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10)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人人都知道。(11)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指军人战死沙场。(12)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奉献全部精力。(13)死而后已(sǐérhuòyǐ):直到死为止。五、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六、人物评说1.再读课文,谈谈你对邓稼先的认识。提示:(1).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圈点勾画。(2)注意开头、结尾和小标题(3)不要忽视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4)用“我从课文读到了认为他是的人。”句式表述自己读到的内容。人物形象:(1)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2)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3)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七、小结: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热爱祖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情怀的、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八、拓展延伸及课后作业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终身学习?结合自身实际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38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案例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4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