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4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邓稼先》教案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2、阅读之间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领会文章。3、预习课文。①解决生字词:可歌可泣当之无愧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翻译“吊古战场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⑵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⑶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迅速将同学带入悲愤、严肃而又敬重的氛围。)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胜利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深入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1、背景说明。(大屏幕显示)(1)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果突出,缺乏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优秀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2)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文体介绍:关于本问: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身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3)给加点字注音。(看多媒体)二、整体感知1、整体了解课文的内容:⑴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⑵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⑶教师评议同学发言,归纳讨论意见:(课件逐步显示下列内容)一局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羞耻史与今天的巨大变化。(对比写法,排比句)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这样,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二局部(两弹元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邓稼先的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而作者选取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回国后的28年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的情况。这是与中心相一致的。第三局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从地位、成绩、个性、为人等方面进行对比,用以表示主人公的个性和品格。通过对比,作者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就点明了主人公个性形成和取得成绩的原因。第四局部(民族感情?友情?)为了证实美国人说的话是谣言,邓稼先亲自请示了周总理。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周总理说:“请你转告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身制造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这就是后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那封短信的内容。事情虽然不大,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主人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一件小事上见精神第五局部(我不能走)一句话突现人物个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40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38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两课时)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