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本文概述内容,及作者笔下的叶圣陶的形象。2、通过朗读法,以读促悟,把握文章脉络。3、感受作者笔下的叶圣陶先生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学习重点把握本文概述内容,及作者笔下的叶圣陶的形象。学习难点感受作者笔下的叶圣陶先生所具有的独特品质。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情景导入我们之前接触了好多名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闪光点。鲁迅先生,待人和蔼、幽默风趣,学术上一丝不苟;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满腔爱国热血……我们今天又将接触另一位名人——叶圣陶。那么,这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在他的身上具有什么样的闪光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小组依次读下列字音,解释词义。2.全班齐读生字词,并找学生用其中至少两个词造句。草率()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鞠躬尽瘁()颠沛流离()2解释词语。诲人不倦:颠沛流离:不即不离:晦涩:著作等身:高文典册:3句子解释。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知识积累1.简介作家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2.简介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四、初读感知1.略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2)请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要求:先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略读方法指导: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2)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三要素等。如何理顺文章的结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有答案)    下一篇: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