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下《陋室铭》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7《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教学方法诵读、默写、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对这篇短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其实,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乃至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及文体介绍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弄清“铭”的含义(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课件展示)“铭”文的特点: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2.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课件展示)惟吾德馨(xīn)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西蜀(shǔ)苔痕(tái)3.结合注释,解释词语。(课件展示)(1)斯是陋室(这)(2)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谈笑有鸿儒(大)(旧指读书人)(4)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5)可以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6)阅金经(佛经)(7)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指奏乐的声音)(8)无案牍之劳形(公事文书)(形体,身体)4.重点语句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的人高雅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情趣淡雅,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4)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有何意?明确: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四.拓展训练(1).投影显示: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原因。任选几位同学交流。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举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志士,坚强不屈。句式:我喜爱——,因为它是————————布置作业(1).以《——铭》为题,仿写文章(课外完成)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2).预习《爱莲说》板书设计:山水设喻安贫乐道陋室铭陋室不陋高洁傲岸结束语:今天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文人形象。我们要学习诗人那份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不屈,面对

 

部编版语文七下《陋室铭》教案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下《爱莲说》教学设计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