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案3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5河中石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结合课文注释和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复述课文。2.概括语段大意,并结合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主旨。3.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关键词进行表达效果等方面的理解和赏析。4.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课前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参考课下注释来理解词义、疏通文意。3.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寻找石兽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实践出真知”,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继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继续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文中三类人寻找石兽的不同方法,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一座寺庙前的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去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沉重的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就到《河中石兽》这篇文言文中去一探究竟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受命总纂《四库全书》。大功告成后,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在其基础上精益求精,写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对我国目录学贡献卓著。纪昀一生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其主要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评文心雕龙》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2.文体知识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后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笔记体小说已经较为成熟,以《太平广记》为代表。到了清代,笔记体小说达到了巅峰时期,代表作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尤其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笔记体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沧州(cāng) 沉焉(yān) 曳铁钯(yèpá)啮沙(niè) 溯流(sù) 河干(gān)募(mù) 木杮(fèi) 坎穴(kǎnxué)臆断(yì) 圮(pǐ) 棹(zhào)湮(yān) 倒掷(zhì) 欤(yú)(2)古今异义并盖是非物理下流(3)一词多义重如下(4)词类活用①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作名词,洪水)(5)文言虚词为之于其(6)特殊句式①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②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③省略句a.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后面省略宾语“之”)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帐”后面省略介词“于”)c.求之地中(“之”后面省略介词“于”)④固定句式不亦颠乎(“不亦……乎”应理解为“不也……吗”)三、朗读指导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河干:河岸。圮:倒塌。阅:经过,经历。其求:寻找。竟:终了,最后。其尔辈:你们这些人。湮:埋没。其颠:颠倒,错乱。服:信服。其确论:正确的言论。啮:咬,文中是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其不已:不停止。遂:于是。其溯流:逆流。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2.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译文: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钱财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到下游了。(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规律。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3)众服为确论。译文: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4)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河水不能冲走石头,(但)它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5)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河底深处寻找,不更

 

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案30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23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案3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