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源头活水·中国思想文化的第一次盛大交响宫商角徵羽12356争鸣的原因——眼前风云,心中波澜争鸣的内容——治国方略,统治秩序争鸣的影响——风华远鸣,泽惠后世经济:铁器牛耕、农田水利,生产力大发展思想:百家争鸣为什么争?时代背景: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社会大变革争鸣的原因——眼前风云,心中波澜社会存在决定生活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武斗文斗01眼前风云,我心无为——春秋末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争什么?哪些人在争?谁在引领?引领: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著作及地位政治主张思想观点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清净状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们满足于质朴的风俗和生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难——长——高——强——前——生——易短矮弱后死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大道无形,道在口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其余垒上;。”——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事物质的变化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生活中的典型例子:水滴石穿,以柔克刚,欲速则不达等等孔子问道老子资料来源:电影资料《孔子》02眼前战乱,我心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551前479(73岁)15岁37—50岁51岁55—68岁68岁孔子极简史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儒二代十五有志于学一生失意的政治家温润的教育家创立“仁”的学说仁:爱心,同情心。“仁”:一切美德。成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告诫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才会和谐。为政以德(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以礼治国,“克己复礼”,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政治主张①②③为政以德(理念)以礼治国(秩序)1.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主张“有教无类”2.总结出勤学、虚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对后世影响深远。编辑《春秋》,其思想被后世整理为《论语》一书。晚年修书教育思想道之以政(方法)⑤④拓展一山一水一圣人。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孔子学院。03眼前风云,我心有所属——??我心杀伐我心非攻我心仁政我心逍遥我心刑罚我心流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盛大交响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庄子韩非同学们来挑战一下,完成下表: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作品兼爱、非攻、节俭、尚贤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治国法术势,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法家集大成者。《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孟子《荀子》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孙子兵法》孙武现炒现卖,不会才怪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武老子韩非改革变法“爱人”“无为而治”“仁政”“非攻”“知己知彼”朴素的辩证法连连看公元前551-公元前479聚焦难点1.材料研读P41页高官厚禄不动心,贫穷困苦不移志、强暴武力不屈服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百家争鸣”中各种学派在互相争论和评判的同时又互相吸引,营造了民主自由的学术气氛,是我国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2.问题思考P41页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共同探讨,我来展示。二、争鸣的内容:治国方略,统治秩序1.百家争鸣,主要争论的是什么?2.主要论题实现的前提是什么,是否达成了理论共识? 3.你觉得哪家学派影响会最大,哪家学派在那个时代最受统治者欢迎,为什么?2010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尝试一下?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3.争鸣的影响:风华远鸣,泽惠后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几大古代文明区域几乎同时发生了飞跃,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似乎相约好了组团,呼啸而来,发出了穿越时空强而有力的声音,至今回响在历史的天空,且振聋发聩,愈久弥新!放眼世界轴心时代:中西方文化交相辉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8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5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