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主备人使用日期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2.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3.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纪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21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学方法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知识链接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课题师:展示“我校孔子雕像”图片,教师解释: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去年9月28日,我校上万名师生就相聚于雕像前一起祭拜孔子,用祭典这种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在孔子诞辰之际来表达对孔子的追慕之情。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水平与25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世界还在怀念这位圣人贤者?展示《孔子问道图》,提出问题:孔子向谁请教?第二步:出示目标(学生齐读)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第三步: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师:我们来看PPT上易中天教授的这一句话,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去寻找下他话里的含义。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下老子,请同学们现根据课本把这一份空白的老子档案填写完整。自学指导(一)(阅读P38,回答问题,要求:大声朗读课文,3分钟)生自主学习完后,师根据PPT疏通刚才所自学知识点。注:师通过课件上几个小故事,让生初步理解老子的朴素哲学思想,并给予生4分钟时间记忆并做习题练习师:学完老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下爱心满满的孔子,请同学们先根据档案提示初步了解下孔子。自学指导(二)(阅读P38-P40,回答问题,要求:大声朗读课文,3分钟)师根据PPT材料助生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感悟千年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师:到了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请同学们先通过预习感受一下当时百家争鸣的景象。自学指导(三)(阅读P40-41,回答问题,要求:大声朗读课文,1分钟)自学完后,师根据PPT上的情景小测验带生感悟不同的思想家的思想,给予生时间记忆并做习题。第四步:班级交流,释疑升华新学期刚开始,七年级(1)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不守纪律、打架等现象,为此班主任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但大家意见不一,争论起来:A:对这些不守纪律的同学一定要严厉惩罚,罚站、罚值日,实在不行就罚款!B:同学之间要互帮互爱,共同进步,打架是不对的,但严厉惩罚也不合适。C: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D:还是顺其自然,随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E:我认为一是要节约资源,不能乱扔和搞破坏;二是可以考虑废纸回收利用。(1)以上材料中,A、B、C、D各自的话分别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4个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他们体现的是哪家学派。(2)以上各学派中,哪家的思想最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E同学的话体现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本课所学自我总结,三分钟后找小组代表发言加分,后总结并让学生记录到课本上)第五步:巩固小结(2分钟)第六步:当堂检测(独立完成,限时:8分钟)1.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艺术地再现了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文化特色。其中“圣人”指的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2.在汉堡曾发现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原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4.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似互爱互利,反对互相攻伐兼并的是哪家学派()A.儒家B.墨家C.法家D.兵家5.俭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7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教案15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