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这次起义是A.黄花岗起义 B.广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萍浏醴起义2.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末代皇帝》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后,全国就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上述现象说明()A.清政府的根基已经被革命摧毁 B.清政府统治已经结束C.中国封建社会已经瓦解 D.武汉已经成为新的首都4.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5.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B.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C.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D.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6.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事先并未料到起义发生,更不曾参与其事,但我们依然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先生——是因火种早已被孙中山种下。属于“火种”的是A.提出三民主义 B.建立中华民国C.颁布临时约法 D.就任临时大总统7.辛亥革命后,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实业,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条例。孙中山更是积极倡导事业,认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他与黄兴、宋教仁等一起积极从事各种实业建设。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上述材料说明了()①由革命转向建设是历史的必然②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③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窒息了民族工业的生机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健康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8.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A.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9.瞿秋白于1899年诞生于常州青果巷。在13岁时他决然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以表达对:()A.清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的响应 B.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拥护C.“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认同 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的支持10.一天夜里,湖北武昌城枪声大作,第二天清晨,城里往日耀武扬威的辫子兵全成了俘虏。李大爷忙跑回家,发现昨天的日历上印的是()A.1911年9月10日 B.1898年10月9日C.1911年10月10日 D.1898年9月10日11.孙中山在评价黄花岗起义时写到“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恨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据此分析,黄花岗起义A.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2.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毋差池!”这座城市是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13.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A.民主、自由、平等 B.民主、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民生 D./民族、民主、民权14.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A.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B.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C.结束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 D.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1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武昌起义的爆发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 ④鸦片战争的开始A.④①③②B.③④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二、综合题16.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浮雕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②事发后的第二年,中国产生了什么新政权?③你如何认识该事件的性质?17.阅读材料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想解放,打开了中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2
上一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练习12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