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数学4.3.3余角和补角教案(word)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4.3角4.3.3余角和补角教学内容4.3.3余角和补角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加强识图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通过类比学习,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明晰运算对象和意义,理清算法和算理的联系.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规范几何语言,有意识的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目标1.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利用余角、补角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能用方位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运用余角、补角和方位角的相关知识解题.教学准备课件、纸片教学过程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当堂练习一、复习导入如图,∠1+∠2=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关于角的运算的知识,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预测学生能够答出∠1+∠2=∠AOB.教师追问:当∠AOB=90°时,∠3+∠4等于多少度?当∠AOB=180°时,∠3+∠4等于多少度?/学生独立思考,再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并引导出今日所学的知识.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余角定义总结: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学生集体朗读知识.教师强调:余角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说∠3与∠4互余;∠3是∠4的余角;∠4是∠3的余角.讨论1:此时∠3与∠4还互余吗?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得出结果:∠3与∠4依然互余,并且共同总结:角的数量关系与位置无关.讨论2:钝角有余角吗?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原因,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得出结果:钝角没有余角.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只有锐角有余角.几何语言:/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得出结果:钝角没有余角,并且共同总结出结论:只有锐角有余角.知识点二:补角探究1:你能猜猜∠1与∠2的数量关系吗?师生活动:通过PPT动画的展示,预测学生可以答出∠1和∠2的和为180°.教师以此引出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补角和余角进行类比帮助记忆.几何语言:/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类比余角的几何语言,思考补角的定义在题目中应该如何书写运用.学生代表上台板书,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与指导,共同得到规范的关于补角的几何语言.判断:下列论述是否正确?①∠1+∠2+∠3=90°,则∠1、∠2、∠3互余;②∠1=20°,∠2=100°,∠3=180°,则∠1、∠2、∠3互补;③∠1+∠2=90°,则∠1是余角;∠3+∠4=180°,则∠3是∠4的补角;④如图,∠A不是∠B的余角;⑤如图,∠C是∠A的补角.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判断依据,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比一比:看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好!/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让先全部算完的小组举手示意,予以适当的表扬奖励.再由小组代表发言,最终计算全部正确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对这些同学予以表扬,并奖励举手最多的小组.知识点三:余角与补角的性质探究2:∠1与∠2,∠3都互为补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板书:因为∠1与∠2,∠3都互为补角,所以∠2=180°-∠1,∠3=180°-∠1.所以∠2=∠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补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探究3:类比探究2,∠1与∠2,∠3都互为余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类比补角的性质完成题目,学生先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板书(预测如下):因为∠1与∠2,∠3都互为余角,所以∠2=90°-∠1,∠3=90°-∠1所以∠2=∠3.教师及其余同学给出适当评价与鼓励,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余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例题精析:例1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整理完成板书(如下),并适时提问学生两步转换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例2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板书(预测如右图),教师与其余同学共同评价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①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如

 

七年级上册数学4.3.3余角和补角教案(word)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word)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1.1正数和负数教案(word)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