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六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5-2《太丘与友期》导学案【难点】1、积累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元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一、1、注音:尊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 舍去(  )2、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尊在不?”(   )答曰:“(   )待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曰:“与家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入门不顾。3、解词: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时年七岁门外戏        尊在不        非人哉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二、疑难问题1、课文可分为三层,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第一层:友人      太丘       。第二层:友人      元       。第三层:友人      元       。本文讲述了汉末名士纪七岁时,面对父亲友人的    ,    ,义正言辞地加以    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    ,更写出了他懂得    的道理。2、翻译全文,理解下列句子。(1)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与家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入门不顾。3、思考:(1)课文中“” “尊”“家”的称谓有什么不同?那么,“令尊”“令堂”和“令嫒”分别指什么?(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就应当原谅他,而元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3)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友人为什么会感到惭愧?)(4)元斥友人无信,让我们想起了学过的《论语》中的哪一句话?本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反馈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人而不是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家”,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六
上一篇: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八    下一篇: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四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