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6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2.加强朗读,朗读。过程与法1.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同时进一步体会托物言的妙处。2.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简评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重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托物言的写法。教学2教学过程第一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今天,我们的居室也变得越来越宽敞。当然,由种种原因,在城市里、在我们的身边,可能还存在着“蜗居”现象,然而,住房小不等向小,下面,请让我们一起听听《陋室铭》的作者是怎样说的吧。二、作者简介禹锡(772—842),字梦得,代洛阳(今洛阳)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梦得文集》传世。三、知识小窗1.据资料记载:禹锡因参与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难他。策知县先叫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了一联贴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柳。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很生气,又和书丞商量,为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禹锡觉得此狗官欺人太甚,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2.铭,是古代文体名,用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有韵,读来铿锵有力。其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可分两类:一类埋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叫墓铭;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警戒勉励。四、整体感知1.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作的对象是什么?陋室。2.“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都是用韵的。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这句话来

 

第16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一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2份)    下一篇: 第22课《短文两篇》课件、教案及同步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