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22短文两篇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的写法。3、学习古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馨(   )  儒(   )  牍(   )  苔(  )   甚fán(  )yū( )泥  zhuó(  )  清涟(  )  xiè(  )玩  xiǎn(  )有闻2.了解敦颐、禹锡,文学识填空。【知识链接】禹锡(772-840),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柳宗元等参加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梦得文集》。 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公元1072年,敦颐来到,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先生讲学研读之余,漫步赏莲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讽世风的散文。铭,是古代文体名,刻在器物上,用述功纪行或警戒。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3、《陋室铭》和《爱莲说》,作者分别是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和_______(朝代)哲学家____________。体裁分别是铭和___________。两位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向和情操时,没有采用直白的式,而是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一)朗读课文。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1、 有仙则名     2、往来无白    3、斯是

 

22短文两篇导学案
上一篇:16短文两篇导学案(2课时)    下一篇: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