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课题: 爱莲说   课型: 预、展、反 备课日期: 20120220 班级:        姓名:      爱莲说【敦颐】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2、合作探究,托物言。3、联系生活,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安排:3第一 预习课【我的农场我经营】一、交流引读(5分钟)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向。《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2、作者简介:敦颐,宋代道洲(现在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38分钟)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妖 (  )  蔓(  )   枝(  )  益(  )  亭亭(  )  净植(  )   亵玩(  )  焉(  ) ②朗读指导: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   子(    )   噫(      ) 鲜(     )   宜乎(    )  者也(     )  3、小组朗读,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式背诵。4、试着口头翻译全文。三、归纳小结(2分钟)第二 展示课【我的精彩我做主】一、抽测(6分钟)   字词积累二、背诵(6分钟

 

《爱莲说》导学案
上一篇:《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下一篇: 《爱莲说》第一课时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