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物理计划总结

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所属栏目: 物理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8-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试行)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物理课程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物理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增强创新意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物理学业质量标准。

  一、教学准备

  (一)课标研读

  课程标准是指导初中物理教学以及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教师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认识物理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领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设计时,要明确“内容标准”部分的一、二级主题,理解三级主题中内容要求的行为动词含义,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合理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根据“教学提示”,可从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两个方面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充分利用 “活动建议”列举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注重物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实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工程实践或社会热点问题设置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材解析

  教材是教学内容最主要的呈现方式,通过精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把握每节课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各知识板块的呈现顺序和逻辑关系,挖掘教材隐含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充分重视并认识教材中各个栏目的功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适当增减内容或调整教学顺序,也可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时划分、教学建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适当丰富或创新实验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分析与判断,是教学预设和教学活动调节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思维特征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统计与分析。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及经验分析等多种方法,基于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预测学生的学习障碍,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水平标准。教师应在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业质量要求,细化为学生应达到的、带有学科特点的行为能力和水平标准。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教学目标。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指明学生在经历了相关的学习活动后,掌握了哪些知识,培养了什么能力,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有了哪些提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重点时,应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物理学科的知识系统、育人功能、学业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方面来确立,应强调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易错或者易混淆的内容。在确定教学难点时,应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困惑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评价方式等要素,科学预测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中应明确重点、难点的区别和联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寻找最佳途径和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既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也要重视传授式、讨论式、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应注重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应突出科学性、趣味性、相关性、激疑性和简洁性,要在短时间内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出问题,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图片、视频、动画、游戏、魔术、实验、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概念课、规律课、实验探究课和复习课等类型,突出不同课型的教学特征。概念课应重视概念的建立、形成过程,充分运用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从现象入手创设情境,获得感知,并通过思维加工,提炼出反映概念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规律课应充分运用实验归纳和理论演绎两种方式,重视规律的得出过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认识科学思想和方法在发现规律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实验探究课在设计上要循序渐进,既要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整体达成,又要考虑每次探究活动的侧重点。一次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复习课可通过系统总结和有效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恰当地把实验探究融入到复习课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要注重基础性和建构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方法的领悟,提升学生归纳、概括和升华知识的能力。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凸显知识结构和科学方法,内容具有启发性。板书布局应合理、规范、美观,体现板书的艺术性和简约性。教学过程中可把书写、圈画与连线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关键点、易错点的关注和理解。

  (5)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验学习效果、获得教学反馈、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应体现基础性、典型性、应用性和层次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课后作业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为主,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难易适度、设问科学、表述准确、格式规范、趣味性强的问题,避免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低效作业。

  5.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应根据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评价发现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可选择有利于学生开展讨论、探究的真实问题情境,收集能真实反映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行为表现,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资源利用

  根据物理教学的需要,物理课程资源可分为文本资源、实验资源、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其中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是最为重要的文本资源。教师不但要精研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科技图书、期刊、报纸等,以扩大学生视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提倡教师和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器具、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做一些用传统仪器不易做或不能做的实验。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备的软件知识与网络应用技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信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少年宫、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与物理之间的关系。

  二、 教学实施

  (一)新课导入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物理情境,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从而顺利引出课题。新课导入在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可采用实验、视频、故事、游戏、魔术、复习提问等方式。

  (二)新课学习

  1.基础知识学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资源,呈现学习材料,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尽量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质疑、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探索新知,并通过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2.重点、难点突破

  教学过程要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与理解,通过设计教学活

  动,使学生深度参与重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障碍,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学习活动开展

  课堂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活动既要有观察、设计、测量、绘图等动手操作,也要有猜想、分析、概括、推理、论证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既要有独立操作,也要有团队协作的小组活动。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评价者,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度参与,引发思考,产生认知。

  4.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通过认识典型问题的物理特征,能够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体现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例题解析要有示范性,教师应从读题、审题、解析、书写等各个环节做好示范,给学生展示出科学、规范的解题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素养。解析过程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变式训练暴露学生思维方式和解题习惯的缺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

  5.课堂评价反馈

  课堂评价应贯穿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既要有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有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结果性评价应着重检验学生能否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可通过练习或检测暴露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学科方法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表现。通过评价使学生认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从中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以便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留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建构知识网格,提高学习效率。小结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既可以是教师对重点知识和关键问题的提炼和概括,也可以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展示学习成果,还可以在学生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延伸,引发学生对后续内容的思考。

  (四)作业反馈

  作业反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效果的反映,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难易适度、题量合适的作业,以检验学习水平,反馈教学效果。课堂作业要突出作业反馈的时效性,既可以穿插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单独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作业形式既可以是课堂检测,也可以是学生的实验展示与交流。课堂作业应留给学生合理的时间,使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共性的作业错误,通过讲评或个别辅导,找到问题原因,改进教学方法,突破学习障碍。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达成

  全面完成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检测效果良好,学生能

  围绕学习主题,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思维活跃,亲身经历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领悟科学方法,理解物理本质,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学科素养都得以提升。

  (二)学生表现与发展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能自

  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依据学习任务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认真观察,乐于动手,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见解,在活动中表现出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团结协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三)教师素养表现

  1.专业素养

  具备系统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及体系结构,理解物理学科中各主题间的联系,知道各章节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的联系和衔接;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领悟所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准确把握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教学素养

  教学语言规范、流畅、生动、准确。教态自然、大方、富有表现力。板书工整、美观、清晰、简明。能合理有序地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适切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科学、有效、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熟练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目标。

  3.教学创新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科前沿知识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能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实验创新有亮点,设计思路具有独创性,并能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创造性地展开教学,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应围绕教学预设和实施效果间的差异展开,主要从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重点是否落实,难点是否突破,生成性资源是否有效利用,突发情况是否妥善处理,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等方面进行。反思时,应将本节课中的成功、不足之处和疑惑点进行记录,并与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 析,优化教学设计,提升专业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的心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