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九年级作文 > 读后感作文

读《汪曾祺作品精华本》有感

所属栏目: 读后感作文  更新时间:10-21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初识汪老是在初中的课本一篇名为《端午的鸭蛋》的课文中,很快便被明快而富有生活节奏感的文字所吸引。马向阳校长精心挑选赠与我班的图书中恰巧有一本《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窃喜不已,忙取之翻阅。

  汪老先生的文章题材多源于生活,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将生活中常见的再平凡不过的琐事引申出更深更广的含义。小说《黄油烙饼》,便是取了华北常见的胡麻油烙饼而延伸刻画,关于亲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自己对那个混乱不堪年代的痛恨惋惜。读至文末,萧胜杂糅着委屈和思念,却又无处发泄,迸发出的那句“奶奶”的时候,眼泪难以抑制的滚落。这一场景生动的再现出纵然那混乱年间人性是多么扭曲和悲哀,然而借萧盛喊出仍存在的希望。在本书后文收录的“随遇而安中”,可见汪老先生真的在马铃薯研究站工作的,也便知晓描写如此详尽真实的原因,同时也被先生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折服。

  《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乐观的一部分体现。这篇散文头遍看上去简直像是在记流水账,细细看来却是不然,全文实则是在描绘劳动中的美给生活带来的的乐趣。在本书后文的《随遇而安》中可以看到,此时作文的王老先生正在饱受文革的摧残。但他本人似乎看的很淡,甚至揶揄自己是“三生有幸”的。不似有些伤痕文学作家的悲观的态度与无止境的痛诉。正如葡萄,十二个月份,十二种姿态,不论是沉睡的葡萄还是玩命吸水生长的葡萄,我认为他正是暗喻了民族的希望,是在岁月中不停前进的。

  汪老的语言极具节奏感,读来很是灵活有趣。清新灵动的短句杂糅方言,总是富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从未游历过高邮与昆明的我,却似亲身游历过一般,在先生的文字中切身的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乡风民俗。就《受戒》一文而言,“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还有著名的那句“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这类诸如“车”,“薅”,“打”,“捋”这些词语于我们而言极为新鲜,使苏北的生活日常就这样真实的于读者面前展开,不仅使表达将事与物描摩更形象,同时也增添了不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职业》中,苗族姑娘卖杨梅与玉米粑粑的片段,“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不知令多少读者心向往之那喷香的玉米粑粑与昆明色彩明艳的街头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就是在读这个作家。汪曾祺先生不仅仅是位字里行间幽静典雅的散文式作家,更是位性情豁达,贪嘴的老头子。能够从文字中了解一个人着实是幸事,衷心的希望阅读不仅仅停留在乏味枯燥的阅读题,而是在闲暇的生活中,体味作家的一纸情怀,与之心灵对话,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真正乐趣。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上一篇:《牛虻》读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