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下册

溶解度知识点整理专题练习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作者:波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 a、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概念理解】1、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如果描述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时,没有指名“一定温度”或“一定量溶剂”,那么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就没有意义。      2、描述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名“溶质名称”。(2)判断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分为2种情况:   情况1:所判断的溶液中有溶质固体剩余——根据溶液中的固体是否继续溶解;   情况2:如果所给溶液中无固体存在,就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看溶质能否继续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法是:加溶质;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法是:加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混合物的分离法(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概念: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②结晶法 A、蒸发溶剂——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原理: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B、降低温度——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原理: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三、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3)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溶解度知识点整理专题练习
上一篇:溶解度测试(2课时)    下一篇: 溶解度练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