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八年级上册

5.4.2细菌优秀教案二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的形态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的认识。二、教学法分析教学采用视频播放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探究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自己观察、讨论问题、比较归纳、提炼出主题。、教学目标及难点(知识与技能,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2、掌握细菌的结构。3、知道细菌的营养式和繁殖式。教学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式。四、课前准备装在矿泉水瓶里温下存放了3天的牛奶、米饭、猪肉,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导入展示:装在矿泉水瓶里温下存放了3天的牛奶、米饭、猪肉。提问:(1) 这些食物都存放了3天,若打开瓶盖,会闻到什么气味?(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3)这些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产生的?学生根据生活识回答。(学生都知道打开矿泉水瓶盖会闻到臭味;少数学生知道是细菌引起食物发臭;但很少学生知道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采用三个有梯度层次关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食物发臭的细菌是如产生的?”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比如破伤风杆菌就是一种适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引入课本71页的“想一想,议一议”。利用讲故事的式述细菌发现的过程:(1)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有细菌这样一类生物。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雨水和一位从未刷过牙老人的牙垢等物质,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从此使人们知道了细菌的存在。但是人们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煮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细菌使肉汤变质

 

5.4.2细菌优秀教案二
上一篇:5.4.2细菌教案12    下一篇: 5.4.2细菌教案1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