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二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石太年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本节课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2、学情分析:初一新生对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基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2)过程与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遇到的地理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4、教学与难点(1):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识别山体部位。(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估算海拔。5、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二、说教法选用1、“海拔和相对高度”。通过提问:为什么楼房河人说西岱顶的高度为800多米?而我们却说西岱顶的高度为1544米?从一座山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高度?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 的理念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2、等高线。由海拔引出等高线,通过视屏(演示法)让学生体会等高线制作过程及原理,绘完等高线后重叠成山地模型。并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制作山体模型,来增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动手操作法)。3、判读坡度的陡缓与估算海拔。通过(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4、识别山体部位。多媒体演示以及山体模型(演示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二
上一篇: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下一篇: 等高线动画素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