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5课  安史之乱与朝衰亡教学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朝由盛转衰; 知道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2、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巢起义和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3、通过对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4、从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难点: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朝的灭亡难点: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二、新课讲授安史之乱1、背景(原因):(1)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玄宗追求享乐,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节度使分布节度使,官名。节度使相当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逐渐形成平、范阳、河东、朔、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一身,又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过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3)节度使势力膨胀: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疆安禄山一身兼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逐渐矿长势力。2、时间:755—763年3、经过:(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与步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叛军从大举南下,先后攻克东都洛阳、潼关,逼近长安。玄宗逃往。(2)太子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肃宗。(3)军在北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4、影响:(1)经济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地区遭到浩劫。(2)政治面: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繁镇割据的局面。巢起义和朝的灭亡1、介绍巢巢出身盐商家庭,善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巢围,与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2、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朝后期,统治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7
上一篇: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6    下一篇: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