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新教案公开课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括:(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二、过程与法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2、通过列表归纳的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3、结合课本,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建立的过程。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民族都属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辽与北宋的和战;澶渊之盟。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如评价澶渊之盟。 【导入新课】师:隋、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生:讨论、回答。师:介绍末的藩镇割据,以及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内容探究】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师: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句“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的描绘中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师:隋时期,游牧在北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朝末年,北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师: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师总结:“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师: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朝时集中到、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西夏文字是怎么创制的?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画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师:讲述辽与北宋的关系:①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新教案公开课
上一篇: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及说课打包    下一篇: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与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