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与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和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重点难点】重点: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难点:辽与北宋和和战【教授新课】导入新课:与学生互动问答,共同复习北宋建立的基本事实。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政权,定都开封,实现了全国的局部统一。然而北宋周边很多少数民族崛起,建立自己的政权。请同学们依据北宋形势图,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生活在祖国的哪些区域,又建立了哪些政权?(辽、西夏、回鹘、吐蕃、大理)那么这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辽和西夏的建立,探究辽、西夏和北宋是如何并立并存。契丹族和党项族教师多媒体出示《契丹人引马图》和党项族的服饰图,请学生以此推断契丹和党项人的生活方式(契丹族和党项族都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早期以游牧打猎为生。)教师讲解契丹和党项民族的基本发展历史,916年,耶律阿保机在临潢府称帝,建立契丹国;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契丹和西夏建国后都向中原王朝学习,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和货币。请学生在书本上标注出契丹和西夏建国的基本事实。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3-34页,完成“小试牛刀”环节,并将表格抄录到课本空白处。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辽北宋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辽和北宋作为邻国,两国关系时好时坏,也经常兵戎相见。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P35页,总结在不同历史时期辽和北宋的关系。在宋真宗时期,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辽对北宋发动了澶渊之战。教师结合澶州之战的形势图,讲授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双方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利用多媒体出示两段材料,让学生依据材料分析,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还要签订屈辱的盟约?(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双方力量均衡的条件下相互妥协的产物)组织学生分两组讨论,辽和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对各自的影响(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指出要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评价此盟约,让学生明白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的角度看,辽和北宋签订盟约,有利于两国的和平发展。)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和北宋是不是一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如何?2.后来西夏和北宋为什么议和?3.宋夏订立和约其内容是什么?4.宋夏议和有什么作用?【课堂小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在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阅读课本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初一学生对民族并立时期的历史难于理解,利用一些生动的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掌握了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较好地理解了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从上课和课后反馈来看,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节课从总体上看,学生能够主动合作学习探究,重难点得到了突破,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13    下一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