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人教)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被降下苏 联波兰 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 大  西  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力量的壮大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力量逐渐壮大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六国:拉美一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古巴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成立“经互会”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马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表现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2)经互会的影响:经互会的成立: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 (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计划经济)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中苏关系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1964年 )  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经济上:        发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人教)
上一篇: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版)    下一篇: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汇报课)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