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上册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76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概况2.知道古巴比伦国的统治概况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地位5分钟阅读课本P6—P9勾画、标注、记忆下列问题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2.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文化有哪些?3.汉莫拉比在位期间的对内、对外措4.《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者、目的、内容、地位、实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国国家的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南部出现了很多的小国。公元前2400年,实现初步统一。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文化1.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管在泥版上刻字,笔画楔形。楔形文字世界上较早文字之一。发明者:苏美尔人意义: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天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在计时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2.历法:太阴历和七天一星期制度对内、对外汉莫拉比在位期间的对内对外措对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对内:实行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文物现存法国巴浮宫汉谟拉比太阳神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现在收藏巴浮宫。石柱上部是一副精致的浮雕,太阳神把象征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法典共有正文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和审判制度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很多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规定如处理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正文公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3)法典中有多关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汉谟拉比法典》目的:制定者:地 位:为了维持统治。汉谟拉比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实  质:是代表奴隶主意的法律,是维护奴隶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76
上一篇: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75    下一篇: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7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