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校级公开课)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的青铜器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甲骨文的历史作用及造字特点。2.了解青铜器的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3.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法,理解甲骨文的作用。学习“青铜器的高工艺”,甲骨文的造字法。学习难点:甲骨文的造字法。阅读P23,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早期及后来的演变)3、商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是什么?4、思考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过程。一、青铜的高工艺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 熔化后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 器具,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我国在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饮食、祭祀及军事等面。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食器酒器礼器3、铸造技术:商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第掌握,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熔炼矿石)(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制造泥范、熔炼合金)(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浇铸成形、铸后加工)1.33米1.1米重832.84千克当时,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4、青铜器代表:蕉叶形,纹理清晰四只大卷羊角羊的前腿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阅读书P24、25思考:1、什么是甲骨文?2、甲骨文是谁在哪里发现的?二、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商代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的发现有历史意义?舟车 象  形   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能说出他们的造字法吗?最原始的造字法目标导学三:甲骨文造字特点日月明会意字猜一猜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校级公开课)
上一篇: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公开课)    下一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课件三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