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  2.初步理解夏、商、西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青铜器的高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学生自学、合作析疑、解惑、拓展运用。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运用教材自读去感知教材,落实知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法去深化教材,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整体认知的法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知识;运用拓展思维,达到借古鉴今、学史明智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传说大禹制作九鼎,鼎是青铜器的一种,在夏、商、西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意图:通过鼎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认识青铜器是夏商文明的象征,从整体上感知新课所学内容。  同学们阅读“青铜器的高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青铜器出现时间用途功能特点工艺代表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出示答案。(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概括归纳。让学生认识青铜器出现的时间、它的用途、功能及特点,知道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范铸造法”,那这种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  首先,需要用泥土做一个模子;模子烧制后用泥土裹在外面,并将裹好的泥土切分、剥离,成为外范;接下来将模子最外层刮去,并与外范重新组合;然后进行高温焙烧,并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冷却后弄碎内外的模范,一件青铜器就完成了!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下面我们看一下青铜器主要有哪些种类:(见课件)  鼎和簋是食器。  觚和爵是酒器。  耒和铲是生产工具。  镜和灯是日用品。  编钟是乐器。  师:同学们知道哪个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吗?  生:司母戊鼎。  师:对,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一位商祭祀母亲“戊”的,高1.33米,重832.84千克,工艺非复杂,需要二三百名工匠合作完成,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及课件打包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