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对外开放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 对外开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过程与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二、教学难点教学: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三、教学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言歌反映了哪位伟人的丰功伟绩?“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为什么要面这个“圈”?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讲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展示材料,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冒着生命危险,由深圳逃往香港,史称“大逃港”。当时宝安贫穷落后,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是0.7到1.2元,而对岸一河之属的香港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却是60-70港币,两者差距非明显: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内地居民会从深圳逃往香港?学生讨论得出:深圳贫困落后,农民一天的收人与香港相比太远,缺乏生产积极性。听了“逃港”报告后,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好久,才说道:“我们的政策有问题,生产生活搞好了,才能解决'逃港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调整了对外政策,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设立了经济特区。2、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展示材料,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村料一:安先生在《大逃港》一书中这样写道:1980年8月26日、在速港最严重的深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成千上万的躲在大山后和树林中准备逃港的人群突然都不见了。不仅如此,多已经到香港的当地居民,在听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政策放宽后,又回来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彻底解决了逃港问题,并使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边小镇变成了現代化的大城市。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是时?使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得出:建立时间:1980年。变化:使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对外开放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对外开放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