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表格式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材版本课题预计实际完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教学分析课标要求:知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话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好。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古代中国的外交及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这样对比学习更有利掌握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由认知水平有限,学生们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比较生疏,一般不会将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外交针的制定和调整联系起来,因此,本课内容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1.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针的含义;能够概括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2. 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3.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学习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导入新课。通过新颖的导入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预习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底, 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 (2)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1955 年,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教授新课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史料展示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表格式教案
上一篇: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9    下一篇: 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