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运用略读的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小组合作讨论,感受本文说理的清晰透彻、语言庄重又灵活的特点。3.结合生活经验,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重难点:1.运用略读的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小组合作讨论,感受本文说理的清晰透彻、语言庄重又灵活的特点。(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人生在世,总是苦乐掺杂,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谈谈,你觉得人生最苦是什么?人生最乐又是什么?2.今日,看看近代启蒙思想家启是如看待这个问题的。二、字词积累⒉ 读准字音。达(dá)观   安分(fèn) 恩(huì)  赔(péi)礼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⒊ 理解词义。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或多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后的轻松愉快。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三、知人论世启(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甫,号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启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遵宪评价启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此者矣。四、自学务一1.这单元要求同学们学会略读,我们在《驿路梨花》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都尝试过。《最苦与最乐》也需要同学们进行略读,文章1200字左右,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读完文章,边读边理清文章内容。读完后用2分钟时间完成下列内容框架图。(见)背着一种未来的责 最乐的事:责完了子有终身之忧 责要解除,而不是卸载。)师总结:在启看来,最苦之事是负责,最乐之事是尽责。在此上,启还进一步解释了我们可能会存在的两个问题,论述十分严谨又充分。五、文体特征1.那么,从体裁上来讲,本文就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议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的一种文体。小说有三要素,那么议论文也要把握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

 

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课堂实录    下一篇: 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人教部编)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