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知识点与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桃花源记【要点精讲】知识补充1.补充字音豁然(huò)阡陌(qiān) 此中人语云(yù)屋舍(shè)骥(jì) 2.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的意思)3.词类活用(1)复前行,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完)(2)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4.古今异义(1)鲜美 古义:鲜美丽。 今义:指汤、羹味道好。(2)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3)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4)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5)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5.一词多义(1)寻 寻向所(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2)之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看到的景象。)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处处之(助词,补足音节的作用。)(3)舍 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丢下。)     屋舍俨然(名词,房舍)(4)为 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6.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南)人。我国东晋出的文学家。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园生活,愿与农民交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代表性作品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归园居》等。7.写作背景《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通过文章,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桃花源诗》是陶渊明57岁时写的,当时诗人在弃官退隐后,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农家生活,经历了晋宋易代的战乱局面,对战乱造成的灾祸和百姓逃亡的苦难有了一定的感受,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课文精华巧学  问题一 村中人将渔人邀请到家之后,“问今是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这一句话没有明确地交代渔人是如回答的,试结合文章及适当的历史背景,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答案:这一部分的问答应该是:村人问:“今是世?”渔人回答:“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汉,之后有晋。”作者以省略的式,将些对话过程浓缩为一句话。问题二 课文中有句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你觉得“如此”括哪些内容?知识点拨: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  答案:应该括渔人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中的见闻以及自己出来后沿

 

桃花源记知识点与练习
上一篇:桃花源记理解默写填空题    下一篇: 桃花源记简答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