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人教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内容组成。教材通过对弹性的感知来认识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本节重要的实验教学内容。2.教材利用撑竿跳高这一育项目让同学们认识弹性形变,比较生动,但是弹性、弹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应多补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弹性、弹力的概念。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本节教学,应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难点:弹性、弹力及产生条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呈现撑杆跳高运动员图片、小孩蹦床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孩儿和运动员借助了物体的什么性质才能跳得更高?二、弹性(一)1、教师给学生呈现一系列物品:橡皮筋、直尺、玻璃杯、橡皮泥、易拉罐、木块。请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在受力和撤销作用力后的差别。预设:橡皮筋、直尺在受力时发生形变,撤销作用力后自动恢复原来形状;橡皮泥、易拉罐在受力时发生形变,撤销作用力后应变依然存在;木块、玻璃杯在受力和撤销作用力后都没有发生形变。2、引出概念——塑性。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塑性的定义: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3、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具有塑性?并说明原因。(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2、引出概念——弹性。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弹性的定义: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3、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物体有无弹性是否与受力有关?明确:物体的弹性是物质本身的物理属性,与是否受力无关。4、教师出示一个弹簧,让一个同学演示:用越来越大的力分三次用力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预设:弹簧受力越大,弹性形变量越大。5、让学生用自己最大的力再去拉伸弹簧后,观察弹簧受力后的变化。预设:弹簧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了。6、弹簧具有弹性,与是否受力无关,引导学生思考: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明确:物体的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弹性最大形变的限度,则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7、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并说明原因。(二)1、猜想:现实生活中的铁块、木头、玻璃等物品真的不具有弹性么?2、设计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中装满被红色墨水染红的水,用一个带有细长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让学生上台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人教版
上一篇: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课件(汇报课用)    下一篇: 7.2弹力导学案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