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第1课时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了解叙事类散文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3.学习以小见大、结尾主题的写作方法。4.领悟本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理解具体的句子来体会文章所散发出的人性美和语言美。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课文内容,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难点】领悟本文以小见大、结尾主题的写法,以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第1.了解叙事类散文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3.初步感悟文中的亲情和文章优美的语言。初步感悟文中的亲情和文章优美的语言。新课导入?预习诊断?初读感知?自主感悟导入一:情境型通过播放视频,引起学生共鸣,激情导入,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这是生活中一个多不起眼的寻常细节呀,然而它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它也是通过一件寻常小事来反映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导入二:设问型通过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由此引出课题,达到共鸣效果。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家庭是让我们感受到温馨与快乐的终点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散步》,看看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故事。一、预习诊断,把握背景对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散文的特点,为对文本的理解与赏析打下。【投影显示,小组内互相为主。】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nènyá()shàshí()línlín()áoguò()〔答案〕嫩芽霎时粼粼熬过(2)解释下列词语。①信服:②分歧:③各得其所:④委屈:〔答案〕①相信并佩服。②(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③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④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2.教师出示散文常识及写作背景。【投影显示,学生自读,师适当点拨。】(1)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月》等。(2)散文常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是其最大特点。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3)背景资料: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此处设计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便于学生对文本“整体美”的充分认识。1.初步感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说散步过程中的“分歧”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生边读边标记,在理顺要素的上自主概述。】〔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感觉背起的是整个世界。2.初读感受。【听配乐课文朗诵。】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上,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生边听边思考,小组内交流意见,指定学生在全班内交流看法,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及时点拨即可。】三、合作探究,自主感悟语言的感知与赏析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主观能动意识

 

第6课散步第1课时教案
上一篇: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下一篇: 第6课散步第2课时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